人民網 >> 理論 >>
胡培兆:經濟學研究不能永遠甘做外國的小學生
2013年07月30日08:37   
【字號 】 打印 社區 手機點評  糾錯 E-mail推薦: 分享到QQ空間 分享


原標題:胡培兆:馬克思主義經濟學的主流地位不可動搖

馬克思在《資本論》第一卷裡字面上確實沒有說過“無產階級絕對貧困化規律”這樣的話,但在內容上又確實說過資本主義社會存在無產階級生活日益惡化的趨勢和事實,並在《工作日》、《機器和大工業》、《資本主義積累的一般規律》等篇章中列舉了大量駭人聽聞、觸目驚心的事實。特別在《資本主義積累的一般規律》這一章,馬克思開宗明義就講這裡就是要研究“資本的增長對工人階級的命運產生的影響”。研究結果是:“不管工人的報酬高低如何,工人的狀況必然隨著資本的積累而日趨惡化。”“這一規律制約著同資本積累相適應的貧困積累。因此,在一極是財富的積累,同時在另一極,即在把自己的產品作為資本來生產的階級方面,是貧困、勞動折磨、受奴役、無知、粗野和道德墮落的積累。”④這不是絕對貧困化又是什麼呢?前蘇聯經濟學家將此概括為“無產階級絕對貧困化規律”是無可厚非的,符合馬克思的結論。如此明白的問題,我國經濟學界在改革開放之初竟然還引起一場大辯論。究其原因,雙方皆出於主觀主義地為《資本論》“圓說”。本本教條主義者認為不僅《資本論》裡有無產階級絕對貧困化規律,就是當代資本主義社會也仍然存在這個規律,否則就會失去當代無產階級的革命性和《資本論》的現實意義,以此“圓”馬克思主義之說,讓歷史與現實“一致”起來﹔歷史虛無主義者相反,認為不僅當代資本主義社會不存在這個規律,就是《資本論》裡也沒有說過有絕對貧困化規律,有的隻有相對貧困化,絕對貧困化是后人杜撰的,其始作俑者是蘇聯學者,以此從另一個方面來“圓”馬克思主義之說,也讓歷史與現實“一致”起來。曠日持久的爭論就這樣發生了。如果雙方都遵循馬克思主義的唯物史觀,一切從歷史和現實的事實出發,就不難取得共識。歷史上有無產階級絕對貧困化和現實中沒有或基本沒有絕對貧困化,都是客觀事實。此一時彼一時,為什麼過去有的,現在也就必須有,現在沒有的,過去也就不能有呢?我們能說今天資本主義世界的工人階級和過去一樣,還在“無知、粗野和道德墮落的積累”嗎?聽聽恩格斯對經濟規律的闡述就會明白。恩格斯說①陳岱孫:《西方經濟學研究與我國社會主義改革》,《求是》1996年第2期。

①陳岱孫:《西方經濟學研究與我國社會主義改革》,《求是》1996年第2期。

②恩格斯:《反杜林論》,人民出版社1970年版,第145頁。

③同上書,第144頁

④《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第708頁。

(責編:實習生、趙晶)

相關專題
· 《政治經濟學評論》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焦點新聞
48小時排行榜 48小時評論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