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
共產黨是世界社會主義進程中完全不同於社會黨、社會民主黨的新型政黨。1903年列寧領導俄國社會民主工黨(布爾什維克)單獨建黨,標志著新型無產階級政黨走上歷史舞台。1917年該黨領導十月革命取得勝利,建立世界上第一個社會主義政權,從而成為世界上第一個無產階級執政黨。執政初期,布爾什維克黨曾試圖與左派社會革命黨人分掌政權,但因后者實行激進的破壞性政策而未能如願。無產階級新生政權在嚴厲鎮壓各種反叛勢力后,別無選擇地建立並強化了高度集權的一黨制國家權力架構和政治生活模式。1922年蘇聯成立,布爾什維克黨定名為蘇聯共產黨(布),1952年后稱蘇聯共產黨。自1917年起,蘇共在長達70多年的時間裡領導建設社會主義,取得過輝煌成就,也犯下嚴重錯誤,積累許多寶貴經驗,也留下太多的深刻教訓。1989年蘇聯陷入深重危機,在改革中喪失執政地位的蘇共被其領導人宣布解散,慘淡地退出了歷史舞台。
新型無產階級政黨領導俄國革命取得勝利當時在國際上產生巨大反響,世界各地出現許多以俄共為楷模的共產主義政黨和團體。1919年俄共領導建立共產國際即第三國際,進一步推動了國際共產主義運動和民族解放運動的高漲。20世紀前期,包括中國共產黨在內的近百個共產主義政黨和民族民主主義政黨,都是在十月革命影響下,在共產國際直接幫助下建立起來的。第二次世界大戰后,東歐地區受到蘇聯強有力的軍事控制和政治影響,有一批國家建立了蘇聯模式的社會主義,共產黨長期單獨執政成為普遍現象。雖然波蘭、保加利亞、民主德國象征性地保留了幾個小黨,但這些黨對國家內外政策的制定和實施沒有實際影響,外部世界對其一無所知。東歐各國共產黨從蘇共那裡學到了領導社會主義建設的經驗,也搬來了高度集權體制的缺陷和弊端,最終必然遭遇蘇聯政黨體制崩潰、國家權力體系瓦解的惡果。有的黨(如南斯拉夫共產主義者聯盟)雖然早就嘗試改革,探索新路,但終究沒有擺脫蘇共影響,積累的問題遠多於取得的成就。就連蒙古人民革命黨因長期照搬蘇聯模式,在內外政策上唯蘇共馬首是瞻,也未能幸免易幟丟權之災。社會主義各國,隻有中國、越南、朝鮮、老撾、古巴牢牢地鞏固了共產黨的執政地位,繼續堅持社會主義發展方向,在各項事業中攻關除險,不斷取得新的成就。
蘇東各國共產黨喪失執政地位影響極其深遠。歐亞政治版圖重繪,國際關系格局重組,許多國家的政黨政治發生重大變化。原蘇聯境內獨立出15個國家,捷克斯洛伐克和南斯拉夫也相繼分裂。這些國家政治生態不同,政黨景觀迥異。大多數國家實行多黨制,也有的實行一黨制,或有限多黨制,即一黨獨大體制下的可控多黨制。俄羅斯是多黨制的典范,政壇上黨派如林,變幻無常,數量最多時難以統計,相互間的爭斗與聯合詭異多端。作為原蘇共繼承者的俄羅斯共產黨,雖努力進行理論革新,政策調整,隊伍重建,長期保持著第二大黨地位,但黨員不斷流失,隊伍嚴重老化,生存和發展條件十分艱辛,地位和作用差強人意。烏克蘭政黨政治情勢與俄羅斯大同小異,烏共與俄共的處境也因此極為相近。摩爾多瓦共產黨一度看好的政治前景,近年來也變得迷離不清。吉爾吉斯斯坦政黨政治混亂無序甚至比俄、烏兩國有過之而無不及,雖然獨立后因“民主過剩”招致兩次“顏色革命”沖擊,但政黨政治的活躍程度始終不減,至今在司法部登記注冊並開展活動的政黨仍有140余個。參見《世界知識年鑒2011/2012》,世界知識出版社2012年版,第99頁。 原東歐各國,共產黨有的徹底消亡,有的改組為社會黨,有的並入了其他政黨,隻有捷克共產黨保存下來,作為本國多元政治和多黨格局的一個因素,扮演著合法在野黨、反對黨這種完全不同於已往的新角色。
蘇聯東歐共產黨的“滅頂之災”還使世界其他地區許多政黨遭受“池魚之殃”。首先是歐洲發達國家一些共產黨受到致命沖擊。曾在反法西斯戰爭做出重大犧牲、后來探索歐洲共產主義小有建樹的意大利共產黨分崩離析,法國共產黨和西班牙共產黨嚴重萎縮。英國、希臘、葡萄牙等國共產黨的生存和發展變得更加困難。亞洲、拉丁美洲美的共產黨和各種左翼政黨,也在政治上、組織上遭受到很大損失。非洲那些仿效蘇聯模式的民族民主主義政黨,不得不在放棄“非資本主義發展道路”的同時,放棄一黨制,改行多黨制,實行更加寬鬆的民主化和自由化。世界社會主義進程、國際共產主義運動和人類和平進步事業,由此陷入前所未有的低潮狀態。這是20世紀人類文明發展上最大的一次挫折,也是世界政黨政治進程中前所未有的一個災難,其消極影響和后果,無論怎樣估計都不會過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