驚喜頻出並非常態
市場震蕩蘊藏玄機
研究觀眾勢在必行
欣喜之余,不少業內人士也表示對當前的國內電影市場不可盲目樂觀。事實上,第一季度國內電影市場各種出人意料的驚喜,也恰恰說明了目前電影市場的不穩定。
以《泰囧》為例,盡管在上映之前業內就已經認定該片是2012年賀歲檔的“黑馬”,但票房預估也不過三五億元,最后的超高票房讓整個行業瞠目結舌,連出品人王長田也表示:“《泰囧》的超高票房是多種因素合力形成的,它不是一個常規產品,我們不能指望這樣的產品老出現,中國電影產業的發展還是要依靠更多的常規產品。”
此外,對比最近幾年的數據可以看出,2010年一季度,在《阿凡達》的沖擊下,國產片份額僅為40%﹔2011年,由於超大體量的進口片缺位,一批國產片如《將愛情進行到底》、《武林外傳》等表現堅挺,同期市場份額上升至67.25%﹔2012年,《碟中諜4》、《地心歷險記2》等進口影片再次發力,同期國產片市場份額再次跌至44.4%﹔而今年,這一數據則回升至2011年第一季度的水平。
如此看來,在產業轉型升級時期的市場波動面前,2013年第一季度的高水准表現的確不能看作是常態。
“這些數字的變化,說明市場正處於一個高速發展期,激烈震蕩中不斷有新的轉機出現。”張文伯認為,對當前中國電影市場的認識應當一分為二:一方面,觀眾的觀影需求日益強烈,中國電影市場的潛能正在被逐漸釋放,它的趨勢是走高的﹔另一方面,在激烈震蕩中可以看出,內容質量對影片票房的影響越來越大,類型片背后的觀眾差異化發展越來越明確,而這正是一個市場逐漸趨向成熟的標志。
而接下來的4、5月份又是電影市場傳統意義上的淡季,無論市場總票房還是國產影片份額都將面臨嚴峻的挑戰。
“一方面,旺季和淡季的市場表現太過涇渭分明,是產業和市場進一步發展必須攻克的難題﹔另一方面,好萊塢商業大片的模式已經在全球各個地區得到驗証,它的實力不可小覷,國產片要在市場上長期佔據優勢地位必須要加大創新力度。”張宏森說。
針對這些困難,業內人士表示,中小城市的影院建設仍然需要進一步推進,通過電影觀眾數量的增長保証市場規模的穩步擴大。
與此同時,隨著市場不斷擴容,對中小城市新增觀眾的口味尚未了解,大城市既有觀眾的口味也在不斷調整,成為當前尚未引起電影行業足夠重視的緊迫問題。
《北京遇上西雅圖》在剛剛完成拍攝時,導演薛曉璐一度對該片信心不夠強大,該片上映后獲得的票房和口碑雙贏讓她喜出望外,也讓整個行業為之一振。這種映前判斷與映后市場反應之間的忐忑心理,折射出片方和創作者與觀眾和市場之間還未形成完全的契合。而更多時候,這種隔閡直接導致的是影片在市場上的失敗,而非成功。
“隻有在對觀眾和市場充分了解的基礎上,才能實現更好的風險控制,進而有效地提高國產影片的質量。但目前整個行業對觀眾和市場的研究還相當滯后,大家都是憑借經驗和感性認知來猜測觀眾的喜好,這無疑加大了產業上游的風險。在創作、生產和營銷前加強對觀眾和市場的研究和了解,已經成為中國電影產業下一步升級必須打通的關節。”張文伯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