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理論

布魯金斯學會研究員:中國今后最為重要的幾項改革

李侃如

2013年03月13日08:11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原題:中國發展須重結構性改革(名家半月談)

中國作為世界上最大且經歷著最快速變化的國家,沒有一種實現可持續發展的簡單良方。過去5年,中國發展成就突出,但現在面臨的挑戰也可謂緊迫而艱巨

正在北京召開的中國兩會上,由溫家寶總理所做的政府工作報告回顧了過去5年中國取得的一些令人矚目的成績。許多專家認為,在今后發展中,中國要解決的關鍵問題必須包括多方面的結構性改革。改革的目標為,調整經濟結構、提高效率和科技創新能力、減緩甚至逆轉環境污染、減少腐敗,以及有效處理突出的社會矛盾。一些快速發展的問題,比如資源枯竭、民眾需求和國際競爭,讓這些改革變得非常重要。

中國理所應當地掌握著自身的發展道路,會提出有中國特色的解決問題的方法。以下這些方面的改革,是我個人認為在今后一段時間內會被証明為最重要的。若不成功開展,中國或將為此付出高昂代價。

政企分開。現代經濟體中,政府通常不干涉和參與任何企業的微觀經濟活動。政府通常限制自身在制定法律法規、貨幣及財政政策、行業政策中的角色。在中央和地方層面,政府都不應該介入企業的運行和業務發展。這樣的轉變,有利於促使中國經濟向富有活力、高效、高質量以及減少腐敗的方向過渡。

提高法律系統的有效性、公正性和獨立性,讓法律法規發揮更大作用。有效、公正、獨立的法制和法規體系能讓企業、個人和社會組織更大地發揮創造性和能動性,也會對損害整體利益的做法有所控制。法律法規還能限制官員的特權,減少腐敗,從而增強政府的公信力。

進一步開放關鍵戰略性行業,引入更多更開放的競爭。各國的經濟實踐表明,壟斷和寡頭政策很少能激發創新和提升效率。壟斷企業往往會利用其優勢,謀求強大的政治權利,再為其所用。應當對關鍵戰略性行業進行改革,以推動更高質量和更高效的增長。

  更多內容>>>歡迎進入【理論頻道】

 
下一頁
(責編:萬鵬、朱書緣)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微平台”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