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澤東主席在1959年至少四次向黨內高級干部和身邊人員推薦閱讀《三國志·魏書·郭嘉傳》。據董志新所著《毛澤東讀〈三國演義〉》一書介紹,1959年3月2日在鄭州的政治局擴大會議上,毛澤東講了郭嘉的諸多事情,要求領導干部要避免郭嘉反對的那種“多端寡要,好謀無決”﹔稍后4月在黨的八屆七中全會上,毛澤東介紹《郭嘉傳》讓大家看,要求領導干部要多謀善斷﹔5月28日,毛澤東同英文秘書林克談到歷史問題時,又提到郭嘉的足智多謀和曹操對他的器重﹔在廬山會議期間,7月11日晚,毛澤東找周小舟、李銳、周惠談話,說到曹操赤壁之戰后痛思郭嘉的事情,幾天后找李銳等人再次說到郭嘉。為何在這一時期,毛澤東多次重提郭嘉這樣一個歷史人物並要求領導干部知其人、學其事呢?
郭嘉,字奉孝,三國時曹操的重要謀士。在曹操兼並群雄、建功立業的過程中,郭嘉作出了一系列關鍵性的謀劃:①在袁紹北擊公孫瓚時,他建議東擊呂布,以免袁呂夾擊﹔在征戰呂布三戰取勝、士卒疲倦時,他諫阻曹操引軍退還,提議急攻勿緩,終於擒獲呂布。②曹操在官渡與袁紹相持時,聽說江東孫策欲北襲許都,一時驚懼無措。郭嘉分析說:孫策新得江東,所誅殺的都是能得人死力的豪杰,孫策本人輕慢而無防備,不久會死於刺客之手。不久孫策果然為人所刺殺。③劉備來投奔曹操時,郭嘉主張接納劉備,以收招賢納俊之名﹔后又建議曹操不要放縱劉備領兵離去。惜乎曹操未從此謀。④曹操欲征討領兵反叛的劉備,擔心袁紹從后方攻擊,郭嘉說:“紹性遲,來必不速。”建議乘劉備眾心未附時急攻,果然大敗劉備。⑤袁紹死后,眾人建議曹操乘勝攻擊袁紹兒子袁譚、袁尚所領的軍隊。郭嘉則認為,袁紹集團內部不和,“急之則相持,緩之而后爭心生。”建議南征劉表以待其變。曹操大軍南行未遠,袁譚即被袁尚打敗,前來乞降,曹操一舉蕩平冀州。⑥袁尚投奔北方烏桓,曹操欲領大軍追襲,又怕荊州的劉表與劉備襲擊許都。郭嘉分析說:劉表是一個坐而論道之人,他也不信任劉備,即使我們虛國遠征也不用擔心。曹操於是遠征烏桓,直至遼東公孫康將袁尚斬首。
郭嘉在遠征烏桓的路途中因病而逝,時年38歲。曹操評價郭嘉“每有大議,臨敵制變,臣策未決,嘉輒成之。平定天下,謀功為高。”認為郭嘉是“良臣”、“奇佐”。毛澤東不斷向高級干部們介紹郭嘉,是希望他們能像郭嘉那樣面向實際生活,識辨事物機理,謀而后決,多謀善斷,勉勵他們做新中國社會主義建設的“良臣”、“奇佐”。這是很明顯的一個用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