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 理論 >>
杜飛進:十八大報告中的72個“第一次”(下篇)
杜飛進
2013年01月28日14:17   來源:人民網-人民論壇
【字號 】 打印 社區 手機點評  糾錯 E-mail推薦: 分享到QQ空間 分享


  45.第一次提出“讓人民享有健康豐富的精神文化生活,是全面建成小康的重要內容”。這一論斷的提出,把握了人民對精神文化生活的新期待,深化了對社會主義文化發展規律的認識。十八大報告對豐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作出了全面部署,其中,“加強和改進網絡內容建設,唱響網上主旋律”;“加強網絡社會管理,推進網絡依法規范有序運行”等,都是根據時代條件變化和實踐發展的新要求而提出。

  46.第一次提出“文化實力和競爭力是國家富強、民族振興的重要標志”。沒有文化的積極引領,沒有人民精神世界的不斷豐富,沒有民族精神力量的不斷增強,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就不可能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這一論斷體現了我們黨對文化作用的深刻認識,基於此,十八大報告提出“文化實力和競爭力是國家富強、民族振興的重要標志”,並提出了一系列旨在增強文化整體實力和競爭力的新要求、新部署,充分反映出黨在社會主義文化建設上的與時俱進。

  47.第一次提出“樹立高度的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的要求。文化自覺體現為對文化在歷史進程中地位作用的深刻認識,對文化發展規律的正確把握,對發展文化歷史責任的主動擔當。文化自信體現為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及其發展道路的堅定信心和堅強信念。十八大報告進一步強調“樹立高度的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充分表明黨對文化建設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的重要作用、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規律的認識達到了一個新的高度。

  48.第一次提出“在改善民生和創新管理中加強社會建設”的社會建設總體任務。從十六屆四中全會提出要“加強社會建設和管理,推進社會管理體制創新”,到十七大報告提出“加快推進以改善民生為重點的社會建設”,再到十八大報告提出“在改善民生和創新管理中加強社會建設”,表明黨對社會建設的地位、內容、方式、途徑的認識更加深入,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社會建設規律的把握更加自覺。以保障和改善民生為重點,解決好人民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加快推進社會體制改革,成為推動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的重要立足點和行之有效的關鍵舉措。

(責編:萬鵬、閆妍)

相關專題
· 十八大報告解讀專題
· 《人民論壇》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焦點新聞
48小時排行榜 48小時評論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