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等收入群體達到40%以上,則消費主導的經濟增長格局將基本形成
問:人口城鎮化的現實任務是增加收入、擴大內需?
答:的確。當務之急就是堅持消費主導,把推進人口城鎮化、釋放消費需求作為最大的經濟結構調整任務。堅持民富優先,使城鎮化真正承載起擴大中等收入群體的重要功能,形成以中等收入群體為主的社會結構。
人口城鎮化蘊含著巨大的投資與消費需求。未來10年,城鎮化率年均提高1—1.2個百分點,將再有2億多農民進入城鎮,加上現有的1.6億農民工,新增城鎮人口將達4億左右。按較低口徑,農民工市民化以人均10萬元的固定資產投資計算,也能夠增加40萬億元的投資需求。
2011年城鎮居民與農村居民人均消費比約為3.3︰1,農村勞動力和人口合理轉入城鎮就業和生活,其收入和消費必然明顯增加。同時,人口城鎮化是擴大中等收入群體的重要載體,我國中等收入群體目前大約佔23%,在此基礎上每年提高2個百分點,到2020年努力達到40%以上,由此使中等收入群體規模擴大到6億人左右。
投資和消費需求的持續釋放,使得中國經濟未來10年仍將處於上升通道,繼續保持7%—8%的經濟增長。10年中,我們的人口城鎮化率有望達到50%以上,城鄉居民消費需求將有望達到45萬億—50萬億左右,居民消費率將達到50%左右,最終消費率達到60%左右。我國將基本形成消費主導的經濟增長格局,開始進入高收入國家行列。
國有資本應主要配置在公益領域,而壟斷行業改革應盡快破題,給社會資本騰出空間
問:也就是說,在推進城鎮化的進程中,投資要讓出主導地位?
答:投資轉型是城鎮化的題中之義,應主動適應消費需求結構變化的大趨勢,實現投資與消費的動態平衡,使投資的增長能夠反映人口城鎮化發展轉型與社會需求結構變化的客觀趨勢。
在加大基礎設施投資的同時,有兩個方面很重要:一是公益性項目的投資。適應公共需求全面快速增長趨勢,把投資的重點轉向教育、醫療、社會保障等公共產品領域的,切實推動人口城鎮化進程,提振國內消費預期,有效縮小城鄉差距和化解社會矛盾。
二是要加大消費供給能力的投資。例如,我國的文化產業佔GDP的增加值比重平均為3%,韓國、日本為15%以上。未來5年,隨著文化需求的增長,中國文化產業增加值有可能從目前的3%上升至5%,預計需要4萬億元的投資。如果能夠加大文化產業的投資,不僅可以將潛在的文化消費需求轉化為現實的經濟增長,還有望在加快服務業主導的經濟結構轉型升級方面取得重要突破。
問:投融資體制也存在弊端,應如何處理好國有資本與社會資本的關系?
答:市場經濟條件下,社會資本投資佔全部投資的70%左右,這樣的投資結構才是有效的、有活力的。當前的突出問題在於,政府與國有企業的投資增長過快,民營資本的投資明顯不足。由於壟斷行業改革的滯后,社會資本進入公益性領域和壟斷性行業尚未有實質性破題。從具體情況來看,當前民營經濟發展的主要障礙既有“政策玻璃門”的障礙,更有“利益玻璃門”的阻力。壟斷行業的改革不盡快破題,民營資本的進入是很困難的。
適應全社會公共需求的變化,應盡快把國有資本主要配置在公益性領域,給社會資本投資騰出更大的空間,是我國進入公共產品短缺時代、社會需求結構變化升級的客觀要求,也是防止資本外流、提振社會資本信心的重大舉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