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 理論 >>
謝志強:“八項規定”是推動作風轉變的一篇大文章
人民網記者  秦華
2013年01月21日09:05   來源:人民網-理論頻道
【字號 】 打印 社區 手機點評  糾錯 E-mail推薦: 分享到QQ空間 分享


黨的十八大閉幕后,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將以什麼樣的姿態開局,公眾和媒體都十分關注和期待。就在短短半個月之后的2012年12月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出台了改進工作作風、密切聯系群眾的“八項規定”,在黨內和社會上引起了強烈反響。 這“八項規定”釋放出什麼樣的信號,反映了中央新一屆領導集體在治國理政上哪些新的風格、新的思路?就這些問題,人民網記者專訪了中央黨校謝志強教授,他認為,這“八項規定”主題明確,內容豐富,釋放出了清正、清廉、清明的重要政治信號,反映了中央新一屆領導集體在治國理政上的新風格、新思路,像一股清風扑面而來。

謝志強說到,習近平同志兼任中央黨校校長5年的時間裡,我們多次親耳聽到他的講話。在他任總書記的這段時間裡,他在各種場合的講話延續了他一貫的務實風格,感覺很熟悉、很親切。這種務實的風格也是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一個共同感覺,如習近平總書記反復強調“空談誤國,實干興邦”,要求政治局成員帶頭到基層進行調研、密切聯系群眾、向實踐學習,多到困難和矛盾集中、群眾意見多的地方去,切忌走過場。其他幾位中央領導同志也在多個場合提出了轉變工作作風的具體要求,比如開短會、匯報工作要脫稿等。“八項規定”的出台,是密切聯系群眾、轉變工作作風的一個非常好的切入點,它把我們黨的一些原則性的要求變成了具體的措施和行動。這樣的開局讓人對新一屆領導集體扎實而富有成效的工作充滿期待。

“八項規定”有很強的針對性。我們知道,黨的建設千頭萬緒,現實情況紛繁復雜,可以說黨內和政府機關中存在的形式主義、弄虛作假、做表面文章、作秀搞花架子、講擺場等假大空的問題已經成為飽受社會各界詬病的積習,甚至在一些部門、一些黨員領導干部身上表現得非常嚴重,是造成黨員干部脫離群眾的重要原因之一。十八大報告指出,新形勢下我們黨脫離群眾的危險更加尖銳地擺在全黨面前。一些干部忙於文山會海,奔波於高樓大廈,忙於上電視要鏡頭,有的甚至為了所謂的排場氣派讓孩子們在風雨中苦等。官僚主義、形式主義已經讓人民群眾深惡痛絕。如何始終與人民心連心、同呼吸、共命運,“八項規定”從群眾反映最強烈的問題入手,既是對群眾訴求的一個及時回應,也是新一屆領導集體自加壓力和高度政治責任感的體現。習近平總書記說,“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 ”“(我們的)責任,就是對人民的責任。 ”可以說,“八項規定”就是在人民的訴求和黨的責任之間架起的一座溝通的橋梁。

“八項規定”事關我們黨的作風建設。黨的組織建設、制度建設的成效如何往往通過作風建設反映出來,體現為老百姓最真切的感受。從延安整風時期毛澤東同志提出“理論聯系實際、密切聯系群眾、批評與自我批評”的“三大優良作風”,到黨的十七屆四中全會提出“大興密切聯系群眾之風、大興求真務實之風、大興艱苦奮斗之風、大興批評和自我批評之風”,表明我們黨在作風建設這一重大問題上問題沒有放鬆過。作風建設是我們黨的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如何弘揚黨的優良傳統和作風,如何講黨性、重品行、作表率,以實際行動彰顯共產黨人的人格力量,真正做到以人為本、執政為民。

謝志強認為,這次中央抓作風建設力度大,有三個特點:

一是更加系統化、條理化,把散在各處的相關要求系統地推出,將五個指頭並成了一個拳頭,出擊有力。從要改進調查研究、深入基層調研到要精簡會議活動、切實改進會風,從要精簡文件簡報、切實改進文風,到要規范出訪活動,從要改進警衛工作到要改進新聞報道,從要嚴格文稿發表到要厲行勤儉節約都有明確規定。

二是規則化、制度化,任何一項要求,如果隻停留在口頭上、紙面上,無法達到目的,隻有上升到制度層面,才能具有持久性和更強的約束性,才能取得更好的實效。“八項規定”決非權宜之計,應當把它看成是中國共產黨在新的歷史時期一項重要的制度設計。

三是操作性強,這“八項規定”很細、很具體,易於理解,易於在工作中層層落實。例如第二條規定,要精簡會議活動,切實改進會風,嚴格控制以中央名義召開的各類全國性會議和舉行的重大活動,不開泛泛部署工作和提要求的會,未經中央批准一律不出席各類剪彩、奠基活動和慶祝會、紀念會、表彰會、博覽會、研討會及各類論壇;提高會議實效,開短會、講短話,力戒空話、套話。第四條在規范出訪活動時規定,要從外交工作大局需要出發合理安排出訪活動,嚴格控制出訪隨行人員,嚴格按照規定乘坐交通工具,一般不安排中資機構、華僑華人、留學生代表等到機場迎送。

還有非常重要的一點,這次的作風建設是自上而下的。 “八項規定”首先約束的是每一個政治局常委和委員。要人家做,首先要自己做﹔要人家做好,首先要自己做好,中央領導同志率先垂范、自我設限的姿態讓人振奮。社會風氣要好轉,黨風首先要好轉﹔基層作風要好轉,上層作風首先要好轉。俗話說,上梁不正下梁歪,中梁不正倒下來。習近平總書記講打鐵首先要自身硬,說的都是一個道理。這次,從上到下,通過高層的示范作用帶動基層黨員領導干部作風的轉變、政府機關作風的轉變﹔從裡到外,通過黨風的轉變促進社會風氣的轉變,這種頂層推動的方式讓人感覺有力度,是解決問題的有效途徑。所以“八項規定”出台后,社會各界反響強烈,民眾普遍鼓掌叫好,相當多的海外媒體也紛紛給予了積極評價。

對於有人擔心“八項規定”會不會只是一陣風,最終不了了之呢?

謝志強認為這種擔心可以理解。畢竟,黨員干部的作風建設問題已經積累了相當長的時間,涉及的領域很廣,解決的難度很大。而且還涉及到許多改革的單位、部門和改革者個人的具體利益,光說不練,隻小動不大動,都難以從根本上實現黨風的好轉。因此,黨的作風能否真正得以改進,關鍵取決於中央的決心和採取行動的能力。決心首先體現在是否敢於面對目前存在的問題、敢於自揭瘡疤、敢於碰釘子,從這次“八項規定”的出台和中央領導同志的一系列講話中能夠感覺到中央有這樣的決心和魄力:從密切聯系群眾入手,下決心改進文風會風,著力整治慵懶散奢等不良風氣,堅決克服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先解決群眾日常生活中反映最強烈的問題,努力以優良黨風凝聚黨心民心、帶動政風民風好轉,我們相信中央今后一定還會有更大的動作,包括在制度創新層面如何把黨和國家領導體制的改革引向深入,使人民群眾的訴求和期待在更高層面上得到實現,確保改革發展的成果。

“八項規定”為各地各部門改進工作作風提供了一個很好的范本,有的帶有原則性,有的已經非常具體。“八項規定”出台一個多月來,許多地方和部門都制定了自己更為細致的具體要求,針對性更強操作性更強了,從高檔酒銷量的普遍下降,從電視對領導的報道時長,從廣大老百姓的反映和媒體的大量報道來看,“八項規定”收到了立竿見影的良好效果。“八項規定”是推動作風轉變的一篇大文章,需要進一步做細做實,需要長久的耐心和堅持。我們已經有了實干興邦的堅強決心,有了並將進一步把“八項規定”量化、細化成可操作的科學標准和制度,加上人民群眾切實有效的監督,隻要我們持之以恆,鍥而不舍,一個擁有八千多萬黨員的中國共產黨,一定能夠在實現自身作風建設大好轉的同時,帶領十三億多中國人民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現代化。(高爽對本文也有貢獻)

(責編:秦華、趙晶)

相關專題
· 貫徹落實《八項規定》糾正“四風”
· 謝志強專欄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焦點新聞
48小時排行榜 48小時評論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