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 理論 >>
2013年中央一號文件仍將聚焦農業
王春燕 霍文琦
2013年01月17日10:02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報
【字號 】 打印 社區 手機點評  糾錯 E-mail推薦: 分享到QQ空間 分享


  1月12日,2013中國農業發展新年論壇“十八大后的中國農業發展展望”在京召開。參與制定“三農”政策的中央農村工作領導小組副組長陳錫文在主題發言中透露,2013年中央一號文件仍將聚焦農業,引起與會專家的關注。在十八大背景下,“三農”政策會有何深度調整?與會政府官員、專家圍繞社會經濟形勢、農業發展與投資熱點等問題進行了探討。中國農業大學校長柯炳生及眾多農業投資領域的專業人士出席論壇。

  2013年中央一號文件將部署三大任務

  陳錫文認為,十八大報告對“三農”問題進行了兩個方面的重要論述:一是對“三農”工作進行定位,即仍然強調“三農”工作是全黨工作重中之重﹔二是對“三農”工作進行了總體部署,明確提出統籌農村發展和城鄉一體化發展,包括讓廣大農民平等參與現代化進程、分享現代化成果,並明確提出要在堅持和完善基本經營制度的基礎上創新農業經營體系,構建集約化、專業化、社會化、組織化相結合的經營體系,加快推進改革進程,逐步形成城鄉一體化發展的格局。

  陳錫文表示,2013年中央一號文件仍將聚焦農業,文件將部署三大任務:一是要加快建設現代農業,確保國家糧食安全和重要農產品供給。二是深化農村經濟體制改革。三是推進城鄉公共服務一體化和創新農村社會管理體制。

  新型城鎮化是城鄉一體化發展的核心途徑

  在城鎮化進程中,怎樣進一步解決好“三農”問題?陳錫文指出,十八大報告明確提出城鄉發展一體化是解決“三農”問題的根本途徑。在城鄉發展一體化過程中,首先要解決好整個工業化過程中弱勢產業、弱勢群體的問題。其次是弄清楚要走什麼樣的城鎮化道路。最后是怎樣推進新型城鎮化建設。

  中信証券研究部農林牧漁及食品飲料行業首席分析師毛長青認為,城鄉一體化是中國城市化中后期新主線。從調查的數據來看,城市化率從50%向70%邁進是一個比較緩慢的過程,在中國將體現為東部深度城市化和中西部新型城鎮化雙線並行的局面。因此,毛長青認為,新型城鎮化是城鄉一體化雙向統籌發展模式的核心之一,其內涵在於:一是模式上農村支持城市和城市輻射農村並重,實現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同步發展。二是制度上破除城鄉二元制度安排,實現權利平等、機會平等和規則平等。

  “新型城鎮化是城鄉一體化發展的核心途徑。”毛長青說,在未來中國城市化進程中投資仍然會是經濟增長的主驅動力之一,但投資的重心向中西部轉移的趨勢會更明顯。新型城鎮化的重心在中西部地區,發展模式與過去東部地區的城市化有相似之處。

  中國現代農業發展呈現五大趨勢

  中國農業大學MBA教育中心主任付文閣認為,中國現代農業發展呈現五大趨勢。一是規模農業。我國規模農業發展的趨勢已經顯現,但是與發達國家仍有較大差距。二是高價農業。我國糧食產量已無法通過增加播種面積實現增產,出於糧食安全的考慮,我國必須保証本國糧食的自給率,資源的稀缺性必然導致國內高糧價。三是品牌農業。隨著人們生活水平提高帶來的消費升級,人們對食品質量的關注度已超過食品數量,中國農業將正式迎來品牌農業時代。四是生物農業。生物技術的推廣,有望緩解我國農產品需求剛性增長與土地等農業資源稟賦稀缺的矛盾。五是裝備農業。未來中國農業的機械化水平還將進一步增加。

  本次論壇由中國農業大學主辦,中國農業大學MBA教育中心、中國農村政策研究中心和敖明集團聯合承辦,中國農業大學經濟管理學院、中國農業大學企業家校友聯誼會和中信証券共同協辦。

  【專家視點】

  2013年“三農”政策更加注重激發農村發展活力

  李國祥(中國社會科學院農村發展研究所研究員):

  過去,國家在“三農”問題上採取的是“多予少取”的政策,比如取消農業稅,實行補貼政策、農村社會保障制度、城鄉統一醫療、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等。我認為,2013年 “三農”問題的著力點應該放在“放活”上,以激發農村的發展活力,即在穩定、多予的基礎上更多地調動農民發展農業生產的積極性,引導農民通過勤勞致富奔向小康。

  怎樣調動農民的積極性?關鍵還是要深化農村改革。一方面,通過創新培育新型農業生產主體,鼓勵一部分農村能人通過自身素質的提高從事專業化生產,利用科技發展規模化經營,從而發展現代農業。另一方面,應引導農民發展專業合作、股份合作,提高農民的組織化程度、社會化服務水平。深化農村改革、創新農業生產體系順利推進,前提是確保農民土地承包經營權不受侵害。

  未來工作重點是完善農村基本經營體系

  馮開文(中國農業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教授):

  目前,中國農業在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和保障糧食供給這三個重要背景下,將面臨一定程度的沖擊,但同時也蘊含著諸多機遇。

  隨著城鎮化不斷推進,更多的工商資本、金融資本下鄉,企業追求利潤與農民獲得實惠之間存在矛盾,可能會對農業產生一定程度的沖擊。但是,現有的一些路徑和體制提供了工業與農業、城市與農村的鏈接,如公司+農戶、公司+合作社+農戶、合作社+農戶等,都為農業的發展提供了更多的機會。

  從糧食供給來看,我們需要解決誰來種糧、需要多少糧食和糧食生產潛力究竟有多大等問題。目前,我國雖然仍保持很高的糧食自給率,糧食生產總量也實現了“九連增”,但生產糧食的人員及其結構、耕地數量、技術再投入等因素,仍在一定程度上制約著糧食供應。

  農業現代化方面也存在著農民參與、投入不足,過多依賴涉農企業、龍頭企業的現象。

  因此,未來農業發展的重點工作之一就是完善農村經營體系,重點發展家庭農場、專業合作社等新型經營形式,對工商資本進行一定的限制,有序促進農業生產經營的集約化、專業化、組織化和規模化。


 

(責編:秦華、趙晶)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焦點新聞
48小時排行榜 48小時評論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