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 理論 >>
深化改革從哪裡入手 “城鎮化”戰略如何突破
張富泉:“三步走”即改革路線圖
——就改革攻堅採訪鄧小平戰略研究專家張富泉
人民網記者 李曉明
2012年12月28日13:59   來源:人民網-理論頻道
【字號 】 打印 社區 手機點評  糾錯 E-mail推薦: 分享到QQ空間 分享


記者:對地方政府參與經濟發展尤其是搞GDP崇拜,學術界褒貶不一,您的看法怎樣?

張富泉:地方直接參與經濟發展與競爭,這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以公有制為主體的基本經濟制度所決定了的。實事求是地說,我國人均資源佔有量過少、家底子又薄,多有了地方政府參與經濟發展這麼個主體,且其競爭行為又與企業和個體不同,它追求的是GDP即新增物質財富的最大化。與企業和個體並不處在同一個競爭層面,不僅不與企業與個體搶機會、爭利益,而且還能彌補其逐利行為的缺失,從投資基礎設施、科教人才等平台建設諸方面為之提供更多的機會與贏利。應當說,這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體制優勢之所在,應當充滿道路自信和堅持。但其GDP崇拜與忽視利潤最大化也會有消極的一面,這就是地方參與經濟發展往往不計資源消耗,甚至無視生態環境影響,盲目投資與重復建設,並帶來市場分割、差距拉大和權力腐敗等問題。一句話,興利避害這種體制特色優勢強大無比,反之則將帶來諸多問題甚至阻礙發展。

為什麼提出構建泛珠三角、泛長三角和大環渤海三大財稅區,實質上就是要趨利避害,將現在以省為主的東、中、西非均衡區域無序競爭,整合引導到這三大趨同俱樂部區域有序競爭上來,重塑地方經濟發展公平競爭的效率機制。因為泛珠三角、泛長三角與大環渤海三大財稅區,每個區域都有各自的出海口和起龍頭作用的沿海城市群增長極與縱深的內陸經濟帶,要素優勢與稟賦優勢異質互補性極強,屬典型的內聚性經濟區。特別是這三大橫向區域改革以來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基本均衡,財政經濟規模與城鄉居民人均收入的平均水平基本相當,資源稟賦與經濟要素等發展條件也不相上下,甚至連禁止發展區地級單元個數和生態環保的責任都大體一致,確是中國特有的一組內聚性趨同俱樂部區域。依托這一天然的均衡性區域資源,實行按常住人口財力均衡的區域財政橫向均衡制度,即如馬克思所論述的通過起點公平以及規則公平而達致終點的公平(毛程連等,2003),即可形成統一市場與公平競爭的秩序並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得以最終完善。這從過來以省級為主的財政分配體制看,在同一個省域的市縣之間已基本實現財力均衡與公共服務均等化,就是因為省級區域競爭格局的形成調動了地方發展積極性,才一直保持著財政經濟的持續快速增長。同理,這樣在同一個大區域內對省級財力實行橫向均衡分配,隻要在省級以上的三大橫向均衡性區域之間形成競爭發展的格局,公共服務均等化就不會造成經濟增長與財政增收的效率及動力機制的損壞。

記者:改按常住人口進行地方預算分配,必須實施區域財政橫向均衡的配套制度。如果離開泛珠三角、泛長三角和大環渤海這組趨同俱樂部區域“均衡三角”,就無所依托而無法實施?

張富泉:的確如此。如果說過來的財政承包制與分稅制,建立在東、中、西縱向非均衡區域與省級財政體非均衡競爭的基點上,那麼與國際接軌的完善的分稅制,就必須構建在泛珠三角、泛長三角和大環渤海橫向均衡性區域與區域財政橫向均衡的基石上。這三大橫向財稅區的“均衡三角”,可說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生命力之所在。因為市場經濟的生命在於公平競爭,由於我國以公有制為主體的基本經濟制度,地方政府需得參與市場經濟競爭,這就需與企業、個體競爭者同樣具備公平的起點。而在東、中、西縱向區域條件下省級財政體的競爭,各個省級區域發展基礎與條件相差懸殊,如同奧運會與殘奧會同台競技隻會造成混亂失序的狀態。一方面,各省級財政體出於地方利益的剛性,加之區域差異與非均衡勢必導致普遍的市場分割,難以實現全國市場統一﹔另一方面,經濟越往前發展區際差距就越大,為抑制和縮小這種差距,隻能動用越來越多的行政干預措施,結果市場化改革距離市場越來越遠。按照“三步走”戰略部署和“兩個大局”戰略轉換的要求,“反過來”構建沿海幫助內地共同富裕的三大財稅經濟區,這樣重塑區域經濟平等競爭的主體,東、中、西區際間越來越大的地區差距,將被泛珠三角、泛長三角和大環渤海橫向區域均衡發展所取代﹔現有省級為主的市場利益分割的格局被打破,全國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現代市場得以最終形成﹔市場規范相應帶來行政行為的規范,加之趨同俱樂部區域構成江河上下游生態貢獻區與受益區的統一財政體,十分有利於類型區有序開發的統籌協調和生態環保等,因而將從根本上解決差距拉大、市場分割、貪腐滋生、生態惡化和社會公平正義等區域經濟社會問題。

(責編:萬鵬、趙晶)

相關專題
· 十八大報告解讀專題
· 學習宣傳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精神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焦點新聞
48小時排行榜 48小時評論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