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 理論 >>
深化改革從哪裡入手 “城鎮化”戰略如何突破
張富泉:“三步走”即改革路線圖
——就改革攻堅採訪鄧小平戰略研究專家張富泉
人民網記者 李曉明
2012年12月28日13:59   來源:人民網-理論頻道
【字號 】 打印 社區 手機點評  糾錯 E-mail推薦: 分享到QQ空間 分享


記者:實施完善分制稅改革的再突破,看來巳成為推進城鎮化規律性成長和轉變發展方式的當務之急。改按國際慣例以常住人口分配地方財力,為什麼說還要採取區域財政橫向均衡的配套措施?

張富泉:將按財政供養人口計算地方財力改按國際標准以常住人口分配,但不搞西方全國財政“大鍋飯”體制,而要配套實行區域財政橫向均衡制度。這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基本國情的必然要求。按照現代化建設“三步走”的戰略部署,前兩步實施沿海大局戰略的政策落點關鍵就在財政承包制及分稅制,打破全國“大鍋飯”調動起地方發展積極性,如期實現了1980-2000年GDP翻兩番的預期。第三步是要“反過來,……要求沿海拿出更多力量來幫助內地發展,這也是個大局。那時沿海也要服從這個大局。”這裡,鄧小平用了“反過來”這個很重的詞,旨在提請大家注意區域非均衡與均衡發展存在相輔相反的悖理,越是適應前兩步與沿海大局的區域非均衡發展戰略,就越不適應於促進區域協調發展的要求。因此,這“第三步”就是要從區域規劃與區域政策上“反過來”實施內地大局戰略,即要構建沿海幫助內地協調互動的財政經濟區。而實施內地大局戰略的政策落點,同樣在於完善分稅制改革的新突破,就是要將財政供養人口計算地方財力的傳統作法改按國際慣例實行常住人口分配,並配套完善區域財政橫向均衡的公平競爭機制。

對此,改革前后的實踐同樣表明,維系省級承包制及分稅制的不規范的地方預算體制,正面臨著越來越大的地區差距與區域發展不協調、不經濟、不環保等諸多問題﹔而忽視地方積極性回到全國財政統收統支的老路上去又有犧牲效率之憂,兩相權衡唯有選擇在國家與省級之間構建區域財政橫向均衡的制度。具體說來,這就要根據中國經濟區縱向劃分呈同質性且非均衡、橫向劃分呈集聚性且相對均衡協調的特點,在東、中、西縱向區域基礎上合縱連橫,分別構建以珠三角城市群橫向連接長江中上游地區,包括粵閩桂瓊湘鄂贛渝雲貴川藏12省區市的泛珠三角﹔以長三角城市群橫向連接黃河中上游地區,包括滬蘇浙皖豫陝甘寧青新10省區市的泛長三角﹔以環渤海城市群橫向連接黃河下游和華北東北等地,包括京津冀晉蒙遼吉黑魯9省區市的大環渤海三大財稅經濟區,在保持央地財政關系不變、地方財政支出主體不變的前提下,實施央財縱向轉移支付下的橫向區域財政橫向均衡的制度,做到既按常住人口實行政府間人均財力均衡和公共服務均等化,又能確保地方經濟競爭發展格局而不損壞財政增收的效益機制。

記者:一般市場經濟國家都是在全國范圍內搞政府間人均財力均衡,為什麼我們卻要劃分為泛珠三角、泛長三角和大環渤海三大橫向財稅經濟區,實行分區域的省級財政橫向均衡的制度?

張富泉:因為中國以公有制為主體的基本經濟制度,它與西方市場經濟國家比較而言,特就特在政府不僅干預經濟而且直接參與經濟,也就是多有了地方政府參與市場經濟這麼一個主體,且其競爭行為不像企業和個體那樣追求利潤最大化,而是GDP崇拜與追求增值稅等財稅收入的最大化。如西方企業和個體作為自由競爭的主體,往往採取某種意義上的全國財政“大鍋飯”體制,來克服公平的市場競爭可能導致社會福利分配的不公,以維護企業和個體持續的自由競爭。像德國財政橫向平衡制度就是典型的“大鍋飯”體制。這種體制還對德國統一起過重要誘致性作用,可統一后原西部老州又對吃財政“大鍋飯”強烈不滿。但就因地方政府無關經濟緊要,企業與個體才是市場主體,結果財政均衡不僅不影響經濟發展,而且還促進了東、西德市場統一並間接維護了自由競爭秩序。特別是澳大利亞一類資源型經濟國家,實行政府間按人均百分之百的財政均衡,同樣由於地方政府不參與經濟從不妨礙經濟發展。但我國實行公有制為主體的基本經濟制度,離開地方競相發展和GDP崇拜的強烈沖動,就談不上改革開放和發展,像前兩步實現翻兩番就根本無從談及。因此,在什麼時候採取什麼樣的財稅體制,我們不能不考慮到地方發展的積極性和創造性。

(責編:萬鵬、趙晶)

相關專題
· 十八大報告解讀專題
· 學習宣傳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精神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焦點新聞
48小時排行榜 48小時評論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