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 理論 >>
第二章 新中國,承載了我們的夢想嗎
2012年12月20日10:50   來源:人民網-理論頻道
【字號 】 打印 社區 手機點評  糾錯 E-mail推薦: 分享到QQ空間 分享


人心向背,這是被歷史反復印証的“試金石”。但很多封建統治者卻往往會陷入這樣一個歷史怪圈:即使熟知人心向背的道理,也難以始終把人心向背作為執政依據,以至於不可避免地使政權最終走向民心的反面,進而導致政權的危機。究其原因,最根本的在於封建統治者的利益與廣大人民的利益是相悖的,正所謂“屁股決定腦袋”,因而一個個封建政權最終被人民所拋棄有其歷史必然性。但同樣要看到的是,人心向背的道理看似簡單,實則深奧﹔說起來容易,做到位很難﹔即使能一時踐行,卻難以長期信守。所以,封建政權更替的歷史也呈現出一個特有的現象——“其興也勃焉,其忘也忽焉”。而興和亡之間的輪換,則很大程度取決於統治階層對人心向背規律的認知水平和信守程度。

翻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歷史,國共兩黨力量對比發生重大變化的一個關鍵時期,是抗日戰爭時期。故有人據此認為,抗戰爆發后,由於國民黨不能集中精力推行“攘外必先安內”的政策,從而給了共產黨以發展壯大的機會,所以,是日本帝國主義幫了共產黨的忙。當然,如果沒有日本帝國主義的侵略,中國人民就不可能空前團結起來反對帝國主義。但正是在這種亡國滅種的危機中,中國人民通過國共兩黨的表現和對比,更加客觀、清醒地認清了隻有中國共產黨才是中華民族的中流砥柱,才能領導中國革命走向勝利。毛澤東后來也談到過這一問題,他說:“日本帝國主義當了我們的好教員。第一,它削弱了蔣介石﹔第二,我們發展了共產黨領導的根據地和軍隊。” 但更應看到的是,歷史對國共兩黨是公平的,抗日戰爭同樣也給了國民黨凝聚民心、贏得人民支持和擁戴的一次重要機遇,甚至連共產黨都出於抗日統一戰線的需要,尊稱蔣介石為革命領袖。那麼,為什麼國民黨卻錯失了這一歷史機遇呢?更何況,抗戰期間,國民黨也沒有完全停止對共產黨的進攻和圍剿,但共產黨卻越來越壯大。其根本原因還在於,決定戰爭勝負的關鍵,從短期看可能是物質實力,但從長期看則必然是人心向背。而國共兩黨力量的消長,正是人心向背的反映。失掉了民心和人民的支持,縱有千般機遇,也終將於事無補。這正應了近代著名軍事理論家蔣百裡的一句名言:櫻花怒放的時候,也是它凋謝的開始。

與國民黨在革命中逐步失掉民心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共產黨卻始終站穩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立場。從“打土豪、分田地”到“喚起工農千百萬”,從倡導並貫徹“全面抗戰路線”到“將革命進行到底”,中國共產黨一步步贏得了廣大人民群眾的支持和擁護,最終取得革命勝利。1949年國共和談破裂后,原國民黨政府代表團團長張治中在他《對時局的聲明》中曾不無感慨地說:

我居留北平已八十多天了,以我所見所聞的,覺得處處顯露出一種新的轉變、新的趨向,象征著我們國家民族的前途已顯露出新的希望。……我以國民黨黨員一分子的立場隻有感到無限的慚疚,但是站在國民一分子的立場說,又覺得極大的欣慰。我們中國人畢竟還有能力把國家危機挽救過來,還可希望把國家搞好,斷不是一個沒出息的民族,已可得到証明。

中國革命勝利的原因固然有很多,但最根本的原因,還是要從人心向背的歷史規律中去尋找,正所謂“得民心者得天下”。這是國家大勢的根本所在。

(責編:張湘憶、趙晶)

相關專題
· 理論書庫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焦點新聞
48小時排行榜 48小時評論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