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方面,帝國主義入侵中國后,便先后與封建勢力、官僚資產階級等落后勢力勾結在一起,將這些落后勢力作為其殖民統治的代理人。為了更好地維持這種殖民統治,則需要頻臨崩潰的中國經濟社會有一些必要的發展,這樣既有利於其統治的穩定和繼續,也便於其更多地掠奪資源和財富。但這種發展隻能在不妨礙帝國主義及其代理人利益的限度內進行,因而這種發展並不能從根本上消除制約發展的阻礙因素,不能改變近代中國的整體落后狀況。
另一方面,外國資本主義入侵我國所推動這種有限度的發展,又多集中在資源和條件相對較好的一些城市,對大量的農村地區卻不能顧及,從而進一步加劇了近代中國城鄉、區域發展的不平衡狀況。同時,其發展的著力點,也多集中在軍火、交通等有利於其進行殖民掠奪和控制的領域,並沒有致力於改善和提高廣大民眾的生活水平。所以,這種發展的結果,不僅不能從總體上改變我國的落后狀況,反而導致廣大民眾陷入了更大的貧困之中。
回顧世界殖民統治的歷史,由於殖民地半殖民地國家的情況不同,其造成的具體結果及影響也不盡相同。有像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新西蘭這樣有過被殖民統治經歷的國家成為發達國家的例子,但與多數殖民地半殖民地國家不同,這些國家多是移民國家,政權並不掌握在當地人民手中,而是被移民過來的外來人群所取代,原駐民仍多生活在社會底層。也有像香港這樣在殖民統治時期經濟迅速騰飛的例子,這不能不考慮兩個特殊的因素,一是香港這樣的地區身處彈丸之地,即使發展起來也不會對強大的殖民宗主國的控制帶來致命威脅﹔二是香港背靠中國大陸,在東方佔據重要的地理優勢,將香港打造成金融中心,有利於更好地實現殖民宗主國在東方的利益。一個不可否認的事實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后,隨著殖民地解放運動的興起,獨立后的原殖民地半殖民地國家多列入發展中國家,也即落后國家行列。特別是非洲有一些國家曾遭受殖民統治的時間長達一個多世紀,但直到今天依然是世界上最貧困的國家,甚至戰火不斷、民不聊生。
胡繩在晚年談到這一問題時特別提出:“要真正現代化,順利發展,首先必須解決民族獨立問題,作為一個獨立的國家去發展現代化。” 當前,我國與世界的關系發生了歷史性變化,已形成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的對外開放格局。但隨著對外開放的不斷擴大和深入,應該特別注意處理好對外開放與獨立自主的關系,決不能做以犧牲國家主權換取經濟發展的事情。這是歷史發展的一個重要啟示。
那麼,又為什麼必須要首先奪取政權,才能真正實現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進而實現國家富強和人民幸福呢?
民族復興的這兩大歷史任務,從根本上說都系於政權問題。在近代中國,舊政權是帝國主義及其幫凶壓迫中國人民的工具。無論是滿清政權、北洋政權還是國民黨政權,都是以外國帝國主義為靠山、以本國封建勢力為基礎的,他們不願意也沒有能力推翻壓在人民頭上的“三座大山”。這就決定了隻有推翻腐朽落后的舊政權,才能徹底從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官僚資本主義的奴役中掙脫出來,獲得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也隻有建立人民當家作主的新政權,才能有力保障和鞏固革命的果實,為推動國家富強和人民幸福、進而實現民族復興開創條件、鋪平道路。所以,隻有建立新中國,才可能獲得新生活。
由此可見,政權問題事關根本、至關重大。沒有強大的人民政權作保障,就不會有真正的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更談不上國家富強和人民幸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