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論周刊--新聞報道--人民網

 

 
 
    
  十八大報告鮮明地回答了我們黨舉什麼旗、走什麼路、以什麼樣的精神狀態、朝著什麼樣的目標繼續前進的重大問題,是新的歷史條件下奪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勝利的政治綱領,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行動指南。【詳細】

十六大以來黨的理論創新的特點
  十年來的理論創新呈現出以下鮮明的特點。
  其一,以實踐為基礎推進創新。理論創新成果都是適應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新要求,依據對基本國情及其具體實際的准確判斷,針對經濟社會發展中存在的深層次矛盾和突出問題提出的,也在推動科學發展過程中經受實踐反復檢驗,在總結群眾實踐經驗的基礎上不斷豐富發展。因此,扎根於實踐,一切從實際出發,以我們正在做的事情為中心,是這一時期理論生機盎然、創新噴薄而出的內在源泉。
  其二,在繼承發展中實現創新。我們黨之所以能夠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偉大實踐開始后不久就提出科學發展觀,一個重要原因是這一理論依據了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成功經驗,繼承了黨的三代中央領導集體關於發展的重要思想。理論創新的基本思路和許多重大觀點,有些直接依據或來自這些思想,有些則是在解決前人已經提出但還沒來得及解決的問題。同時,在創新中還特別注重闡發和弘揚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中蘊藏的深邃智慧和高遠價值,通過對經典作家和基本原理令人耳目一新的解讀,揭示了有關創新觀點所體現的社會發展普遍規律和人類文明進步趨勢。同時,科學發展觀也在相當程度上反映了多年來世界各國發展的經驗教訓,吸取了中華民族優秀文化傳統中的精華。在繼承中創新,在創新中繼承,成為科學發展觀等理論創新成果形成發展的主要方式。
  其三,以重點突破帶動全面創新。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上推進現代化建設,發展是解決所有問題的關鍵。十六大以來黨中央緊緊抓住“實現什麼樣的發展,怎樣發展”這個重大問題,首先在發展的世界觀和方法論層面實現理論突破,提出了科學發展觀,把以人為本確立為我們黨推進一切發展的核心理念,進而以此為核心和靈魂,推進各領域的創新,相繼催生了一系列重大理論創新成果問世。

十八大報告中黨的思路路線表述新變化
辛鳴:十八大報告體現了七個“新”
張峰:如何正確理解不走“老路”與“邪路”
十八大報告關於黨建部署的五個看點
望海樓:孝老,還須有點硬措施
  一年前,給“望海樓”寫了篇小文:《孝,今天還應大力提倡嗎?》。雖然思考了很久,但是胸中仍充滿忐忑,擔心引起爭議。因為,關於“孝”的問題,長期以來,我們在認識上出現了許多混亂,是非有時候不是很清楚了。不過,之后來看,受眾的反應還算正面。
  現在,我們周圍的環境已發生了明顯變化,“孝”,不光被社會各方面所廣泛認同,而且成為媒體上經常談論的一個熱點。前些日子,全國婦聯老齡工作協調辦等還發布了新版“二十四孝”行動標准,號召全社會“敬老、愛老、助老、養老”。在當前形勢下,這些都是非常難得的,也是應該充分肯定的。
  然而,我們稍加分析便發現,上述措施主要是面對城市的,強調的內容也更側重於精神層面。這一切自然不可或缺,只是農村的老齡人怎麼辦呢?他們在我國約1.85億60歲以上的老齡人口中卻是佔大頭啊,已超過了1億,目前仍以家庭養老為主﹔而他們遇到的困難絕大多數則屬於物質方面。
  此外,對於“孝”,僅僅停留在“提倡”和“宣傳”階段也是遠遠不夠的。不錯,有些地方、單位和部門已採取了某些相應措施,如河北省魏縣、湖南省邵陽縣、甘肅省金昌市等地曾作出規定:“不得提拔不孝官員”﹔北京大學《2012年“中學校長實名推薦制”實施細則》中也明確一條:“不孝敬父母者不得被推薦”……但是,第一,此類做法當前僅是個案,並沒有形成普遍的規則,而且人們對其意義還在爭論不休﹔第二,它能夠約束的畢竟有限,那麼,對於更廣大的人群,是否也應作出若干必要的可行的規定?其實,要讓“孝”成為社會上廣泛流行的一種美德,后者才是需要引起我們特別關注的重點所在。
  從媒體上不時揭露的案例來看,不孝父母、忤逆長輩的現象觸目驚心,農村尤其為甚。在一些地方採訪調研時發現,不少子女對待父母的行為,豈止是不孝,有的簡直就是虐待,在前面提到的小文裡,我舉了兩個例子,要說這是犯罪恐怕也不為過。很多老人的狀況連無兒無女的“五保戶”都不如。

十八大再燃改革熱情 經濟增長期盼制度紅利
辜勝阻解讀十八大報告經濟發展新亮點
現階段“切好蛋糕”比“做好蛋糕”更重要
創業型大學生是創新型中國的未來
再提“四大危險”深意何在
  黨的十八大報告提出:“精神懈怠危險、能力不足危險、脫離群眾危險、消極腐敗危險更加尖銳地擺在全黨面前。”
   “四大危險”是胡錦濤同志繼去年“七一”講話之后再次向全黨發出的警示,並且首次寫入黨代會報告。十八大代表們表示,“四大危險”准確概括了新形勢下我們黨執政面臨的風險所在,全黨必須居安思危、勇於進取,全面提高黨的建設科學化水平,不斷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先進性和純潔性建設,確保黨始終走在時代前列,始終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堅強領導核心。
  防范精神懈怠:不要被數字迷惑 不要沉醉於已有成績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取得翻天覆地的變化,與此同時,黨的執政環境也面臨新的形勢,特別是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不斷深入,一些消極負面思想也乘虛而入。 
  “在成績面前,部分黨員干部容易出現驕傲自滿、貪圖享樂情緒,導致在工作中思想渙散、精神懈怠,發展下去,就會嚴重損壞黨的形象,削弱黨的戰斗力。”中央黨校教授戴焰軍說。
   “與以往的要求相比,十八大報告強調了先進性、純潔性建設。”十八大代表、中央黨史研究室主任歐陽淞說,近年來,我們黨在實踐中提出了加強黨的純潔性建設的命題,不斷增強黨的意識、政治意識、危機意識、責任意識,為保持黨的純潔性而不懈努力。
   “西部大開發以來延安市經濟快速發展,農民人均現金收入高於陝西省平均水平1000多元。”十八大代表、延安市委書記姚引良說,但我們清醒地認識到,延安北部各縣縣富民窮,南部各縣民富縣窮...

蔡昉:如何破解中國“未富先老”困境
中國的政治體制改革一直在向前推進
中國聲音、中國力量、中國影響不可能被忽視
收入分配改革將擴內需、惠民生、促公平
理性精神是中國文化的基本精神
  從歷史發展脈絡來看,“理性精神”一直是中國文化的基本精神。中國人的道德觀念是追求人與人之間和諧關系的建立,而和諧的基礎正是理性精神。因此,不管是過去、現在還是未來,中國社會的持續健康發展都離不開對理性的追求與堅守。 10月20日,中共中央黨校文史教研部教授李文堂接受本報專訪,對當下中國倡導理性價值的必要性作出了深入解讀。

  傳統文化中的理性價值仍發揮著積極作用

  遼寧日報:中華民族傳統文化倡導和諧的人際關系和社會關系,而和諧是以理性精神作為基礎的。今天,我們應當如何認識中華民族傳統文化所普遍認同的理性價值呢?
  李文堂: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理性價值,主要是由儒學提供的,是一種崇尚天人合德的理性價值,相信人類社會有一種合理的秩序,是天道性命的必然要求,所以深受這一文化大傳統影響的老百姓都信奉 “天理良心”,崇尚“仁義道德”。
  這是典型的實踐理性精神。20世紀德國政治哲學家沃格林在其著作 《秩序與歷史》中比較各大文明體系,對追求理性秩序的中國文化給予了高度評價。
  遼寧日報: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理性價值是否仍在發揮作用?怎麼看待它的現實意義?
  李文堂:“天理良心”、“仁義道德”集中體現了傳統文化中的理性價值,這一價值已經不能用魯迅時代的眼光去看,而是一個理性社會必備的基本價值。做到人同此心、心同此理,人與人之間才可能相互理解,社會才有可能展開理性對話,去建立一種平等的仁愛關系與一種有差等的正義關系。在此基礎上,一種“禮之用,和為貴”為價值取向的社會規范才得以建立與遵循。
  今天看來,中國社會如果喪失了“天理良心”這一最基本的價值理性維度,不講“仁義道德”,那麼重建“理性社會”是不可能的。我們今天是一個價值理性資源不足的時代,在這樣的時代,我們應當特別重視繼承與發揚這一文化傳統。

張頤武:中國文學的焦慮徹底放下了
劉玉珠:文化體制改革不是“文化產業化”
別拿就業率來批判研究生教育
郭建寧:文化走出去需創新 不能當啃老族
網上調查
 
調查:收入分配改革 您最希望改什麼?
居民收入在國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
工資正常增長和最低工資標准
國有資本經營預算與收益分享
公共資源出讓收益的全民共享機制
高收入者稅收調節
國有企業金融機構高管人員薪酬管理
公務員津貼補貼和事業單位績效工資
其他
我要發表留言(現有留言: 條)
  • 匿名發表  署名:
  • 驗証碼:

  •    
  • 留言須知
  • 策劃編輯:萬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