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党校专家做客人民讲堂,左起韩庆祥、邱耕田、赵 培、陈冬生、李海青
主持人:各位网友,下午好!刚才我们五位老师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体系的前半部分做了简单介绍。下面我为大家介绍一下做客本场访谈的另外四位老师。他们分别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教研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教研室主任邱耕田教授;马克思主义理论教研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研室赵培博士;马克思主义理论教研部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教研室主任陈冬生教授;马克思主义理论教研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教研室副主任李海青教授。欢迎四位老师做客人民网!刚才前五位老师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体系的前四个层次作了一个简单介绍,实际上也谈到了“三个自信”的问题。我们在宣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体系的时候,也要充满自信,要对中国道路、中国理论和中国制度充满自信。邱教授,您简单介绍一下如何才能做到这样一种自信?
邱耕田:我谈一下话语自信问题。话语自信,实际上是中国自信在中国话语体系上的反映,也就是说,中国自信是话语自信的基础,话语自信是中国自信的一种表达。我们只有对中国道路、中国理论和中国制度充满自信,对我们中华民族发展的今天和未来充满信心,我们才能真正确立起话语自信。
马克思主义理论教研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教研室主任邱耕田
确立话语自信的意义重大,它是现阶段建设中国话语体系的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如果我们拥有了坚实的话语基础和科学的话语体系,但由于种种原因而缺乏话语自信的话,那么我们在与世界的交流、交锋、交往中就挺不起腰杆,就会影响我们掌握话语权。
在改革开放初期,随着国门的打开,我们看到了中国与西方发达国家在许多方面存在的巨大差距。这就在一些国人的心里产生了比较强烈的失落感和自卑感。一些人总觉得,西方的月亮比我们的圆,西方的花比我们的香。他们严重缺乏对国家、民族及其发展的自信心,也缺乏对我们话语的自信心。比如说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一些国人在出国的时候,自称是日本人,这就是一个典型表现。还有,随着国门的打开,西方大量的思想、观点、概念传入或引入中国。对于西方一些好的东西,我们当然要学习借鉴!但是,国内一些人在著书立说时,总是言笔称希腊,搞学术研究上的崇洋媚外,以大段引用西方人或者外国人的观点、概念为荣,对于国内同行一些富有创建性的观点、说法很少提及,不屑于引用。这也是缺乏话语自信的一种表现。现在该是我们坚定中国话语自信的时候了!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取得了巨大成功。我们在越走越宽广的中国道路上,以顽强的中国精神、可贵的中国品格,不断进行着中国探索,努力创造出中国奇迹,演绎着神话般的中国故事。目前,我国已经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国力得到了极大增强,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维护世界和平、促进世界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全世界都在瞩目中国成功就表明,中国人既不是解放前的东亚病夫,也不是改革开放初期的假日本人,我们就是堂堂正正的中国人,我们喝的是黄河水,写的是方块字,做的是中国梦。就是在这样一个国家崛起、民族复兴的时代,我们必须坚定中国自信,包括中国话语自信。就是说,我们要用喜闻乐见,能听懂、能接受的内容和方式,来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阐释中国特色,宣传好中国道路,要在国际舞台上敢于和善于发声。
当然,我们在发展进程中还面临这样那样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会影响到我们的自信心,包括话语自信的培养和确立。正因如此,尽管我们在客观上具有了自信的基础,但一些人在主观上仍然缺乏自信,既对中国道路、中国理论、中国制度缺乏自信,又对中国历史、中国文化、中国传统缺乏自信,还对我们的国家、社会和人民缺乏自信。美国哈佛大学费正清中国研究中心前主任柯伟林是知名的中国通。他在接受《环球时报》采访时指出:“中国很强大,但仍不够自信。”对此,应引起我们高度重视!社会发展的历史经验教训告诉我们,问题是推动改革发展的重要力量。我们的发展,就是一个在解决问题过程中不断追求成功的过程。就是说,我们在发展进程中虽然面临这样那样的问题,但我们同时还拥有解决问题的条件和能力。因而,我们绝不能因为当前面对一时难以解决的这样那样的问题,而在主观上缺乏自信。
如何来培养或者确立自信呢?根据中央党校副教育长韩庆祥教授的观点,应该从三个方面入手:第一,中华文化渊源流长、博大精深、灿烂辉煌,因而我们要从过去中国几千年中华文明的强大或者顽强的生命力和延续力中寻求话语自信。第二,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取得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胜利,因而我们要从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取得的举世瞩目的成就中寻求话语自信。第三,改革开放是一场伟大的革命,彻底改变了中国长期以来贫穷落后的面貌,从而使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因而我们还要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取得的伟大成就中寻求话语自信。总之,事实的优势如果不能转化成舆论的优势,我们就仍然不能赢得人心。同样,实践成果的自信如果转化不成话语自信,那么我们仍然不能掌握话语权。因此,我们要高度重视话语自信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