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首页
导语: 今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考察时强调,我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我们要进一步增强信心,适应新常态,保持战略上的平常心态。所谓“新常态”,意味着我国经济正进入以中高速、优结构、新动力、多挑战为主要特征的新阶段。随着上半年经济数据的陆续披露,人们对新常态也有了更真切的认识和感受。在这样的重大关口,我们又应该如何科学认识发展的新趋势呢?
李伟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任
李伟:保持一定发展速度 培育经济增长新动力   日前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指出,做好下半年经济工作,要准确把握改革发展稳定的平衡点,准确把握近期目标和长期发展的平衡点,准确把握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改善的结合点。
  两个“平衡点”、一个“结合点”既是判断当前和长期发展形势的着眼点,更是改革奋进的着力点。
  发展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但不是唯速度的发展,而是科学的、可持续的、包容性的发展。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李伟说,表面上是增长速度的换挡,本质则是增长动力的转换。我国经济要在中高速增长平台上良好运行,需规模与质量、速度与效益达到新平衡,关键要转变发展方式和培育经济增长新动力。【全文】
国家发展改革委学术委员会秘书长

张燕生:下半年民生投入继续加大 是落脚点也是发展潜力所在>>详细

  “在当前复杂的经济形势下,保持一定经济增速是调结构和惠民生的重要前提。经济增速换挡期是不确定性上升的风险期,要防止经济增长出现惯性下滑甚至失速。”国家发展改革委学术委员会秘书长张燕生说。
  民为邦本,本固邦宁。面对经济下行压力,中央财政用于民生领域的支出不减反增,棚户区改造、城乡基础设施建设、中西部铁路投资、教育医疗及社保改革均取得重要进展。
  张燕生认为,下半年民生投入力度还会进一步增强。棚户区改造、中西部交通设施等投资短期能拉动经济增长、改善居民福祉,中长期将补齐城乡基础设施短板、培育发展后劲,是下半年政策着力点。
国务院研究室司长

向东:中国基础设施投资需求大 未来经济增长空间宽广>>详细

  “由于东中西部发展的不均衡,东部地区需要的可能是升级改造,而中西部地区则是扩大建设实现覆盖的需求。”在他看来,即使是中央已加大投资的铁路建设,到2015年,中国铁路通车总里程也才相当于美国的一半。
  这实际上反映出未来的投资增长空间和投资方向,即增加公共产品有效供给,加快补上经济社会发展的“短板”。在专家们看来,这正是从有效拉动投资、促进消费、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和改善欠发达地区发展环境的目标出发,优化中国经济发展的硬环境,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坚实后盾。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咨询研究部副部长

王军:坚持以改革为重中之重 兼顾为实现更可持续发展>>详细

  会议要求,坚持把改革放在重中之重位置,坚持问题导向,围绕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加快推进改革,激发市场内在动力和活力。要增大简政放权的含金量,加紧深化投资体制改革,尽快放开自然垄断行业的竞争性业务,加快服务业有序开放,放宽制造业准入限制,同时放管结合,加强市场监管。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咨询研究部副部长王军分析指出,中国经济在增速换挡期始终面临较大下行压力,决策层已明确不会因一时波动出台强刺激政策,以简政放权为突破口的改革正在发挥稳增长的作用,而且兼顾长远更高水平、更可持续发展目标。
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国家统计局原局长

李德水:投资仍是当前稳增长必要支撑 关键是资金投向要符合结构调整>>详细

  “为了稳增长,增加投资是非常有必要的,关键是要把握好资金的投向。”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国家统计局原局长李德水对本刊表示,应当增加的是“调结构的投资”,即把资金投向符合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的方向。
  外界注意到,今年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6次部署直接与投资相关。其中,棚户区改造、铁路建设、重大水利工程建设、金融服务三农和支持小微企业发展等领域,成为政策的主要发力点。
  可以看出,与以往启动投资后的铺摊子不同,这一次的投资更加强调定向发力。政策目标也不只是单一的经济增长,而是通过投资的驱动,实现经济增长、改善民生和结构调整的多重效应,为中长期的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国家统计局中国经济景气监测中心副主任

潘建成:下半年经济窄幅波动 要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详细

  如果说经济增长没有大碍的话,那么我们更应该关注的依然是改革和转型能否顺利推进。我特别担心的是部分地区迫于稳增长的压力,为了短时间取得明显成效,重新回到过去粗放增长的老路上去。这样可能既带来资源、环境的压力,也为化解产能过剩增加难度,或许还会增加地方债务风险。在目前就业比较充分,通胀几乎没有压力,增长相对平稳的背景下,我认为下半年的宏观政策应该继续保持稳定,这样可以稳定企业的预期,稳定消费者、投资者的预期,可以使市场更加充分地发挥资源配置的作用。与此同时,要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将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各项改革措施逐一落到实处。我们现在是在跑马拉松,比的不是短期的爆发力,而是耐力,是协调性,是百折不挠的意志。
媒体

媒体:中国经济新常态新在哪? 高效率、低成本、可持续>>详细

  新常态也将有利于经济发展:增长将更平稳。“旧常态”下,经济增长更多依赖投资和出口,出口需求受外部环境影响会经常变化,投资需求也会随着经济周期出现过热过冷的波动。而新常态下,更多依赖消费拉动的经济增长将相对稳定,周期性波动的波幅会明显缩小。物价将更稳定。经济平稳增长带来的后果之一就是物价相对稳定。比如,物价在2012年和2013年仅上涨2.6%,今年上半年更是仅为2.3%。质量将更提升。新常态下,随着资源环境约束强化、中国经济转向创新驱动,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将成为企业和社会追求的更高目标。
媒体

媒体:论中国经济发展新常态>>详细

  新常态之“新”,意味着不同以往;新常态之“常”,意味着相对稳定,主要表现为经济增长速度适宜、结构优化、社会和谐;转入新常态,意味着我国经济发展的条件和环境已经或即将发生诸多重大转变,经济增长将与过去30多年10%左右的高速度基本告别,与传统的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粗放增长模式基本告别。因此,新常态绝不只是增速降了几个百分点,转向“新常态”也不会只是一年两年的调整。认识不到新常态下的新趋势、新特征、新动力,不仅难以适应新常态,更难以把握经济工作的主动权。

网友“阿布宝宝”   创新永无止境,改革未有穷期。半年稳中有进的经济数据,给了我们乘势而上的底气和信心。不随波动频繁的市场起舞,不因莫衷一是的声音变调,以我为主推进全面深化改革,中国的现代化航船必能直挂云帆济沧海。【详细】
网友“admin0”  展望下半年,挑战依然巨大,任务仍然繁重,经济形势复杂性和严峻性不容低估,但机遇和挑战同在,优势和风险并存。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中国经济将砥砺奋进,开创持续健康发展新局面。【详细】
使用其他帐号登陆:

  当前,我国经济已经由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出现了明显不同于以往的许多特征,不仅表现为经济增速的放缓,更表现为增长动力的转换、经济结构的再平衡,面临着复杂的系统转型,也意味着改革开放进入一个全新阶段。在危机与困难面前,信心永远是最重要的。中国经济发展的基本面并未改变,近来7.5%左右的增长率仍然位居世界前列。当中国制造转向中国创造,中国速度转向中国质量,中国产品转向中国品牌,我们有理由相信,经济“新常态”必然孕育中国的新辉煌,它是挑战,更是机遇。
                              【本期编辑:万鹏 实习生 陆家琪】

往期回顾

观察家

进入人民网大型理论专家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