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区        注册

潘建成:中国经济上半年怎么看,下半年怎么干?

记者 朱剑红

2014年07月21日08:06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原标题:增长无大碍 改革须推进(经济热点·年中经济形势观察)

物价表现波澜不惊

下半年物价基本会继续保持平缓的走势

记者:上半年的物价表现波澜不惊,您认为完成全年的预期目标是不是可以说没有问题了?

潘建成:上半年和6月份当月的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均为2.3%,比全年的上限目标低1.2个百分点。事实上,在6月份2.3%的涨幅中,有1.5个百分点是去年价格上涨的翘尾因素,而新涨价因素只有0.8个百分点。据测算,翘尾因素的影响主要集中在二、三季度,尤其是5、6、7三个月,因此下半年翘尾因素将逐步减弱,四季度更是渐趋于零。

此外,从我国物价变动的规律看,CPI主要受食品价格的影响,而粮食又在食品价格中发挥核心作用。今年我国夏粮再获历史性丰收,下半年如果不出现极端恶劣天气,全年粮食再获丰收的可能性很大,从而为稳定粮价并进而稳定食品价格创造了有利条件。与此同时,上游PPI(生产者物价指数)仍处于回升乏力的走势之中,对CPI没有成本推动力。因此下半年CPI基本会继续保持平缓的走势。

“三期叠加”影响深刻

“三期叠加”对中国经济的影响至少还会持续三年以上

记者:上半年经济增长的特点是“缓中趋稳”。以您多年的观察研究来判断,上半年经济形势有什么特点和特别之处?能不能说是“三期叠加”的典型表现?

潘建成:您说得非常对,上半年经济增长的特征首先是“缓中趋稳”四个字。其中一季度经济增长明显放缓,二季度趋于平稳。可以说,“缓”,确实是“三期叠加”的典型表现。

首先,“经济增速换挡”说的就是一方面经济增长客观上因潜在增长率的回落而放缓,另一方面决策层主动换挡与之相适应。其次,结构调整事实上就是治病的过程,就是调整跑步方式从而跑起来更协调、更顺畅的过程。改变几十年形成的习惯肯定是很不容易的,有时甚至是痛苦的。而前期政策的消化也会是一个艰苦的过程,尤其是对很多产业严重过剩产能的消化困难非常大。

我们必须认识到,“三期叠加”对中国经济的影响不会是短期的。最近中国经济景气监测中心开展的二季度经济学家信心调查结果显示,差不多3/4的经济学家认为“三期叠加”对中国经济的影响从现在算起至少还会持续三年以上的时间,我们需要有足够的心理准备。

记者:“三期叠加”是立足国内来观察,如果将其放到世界经济的大环境中观察,您怎样分析中国经济放缓与外部环境的关系?

潘建成:当然,中国经济增长放缓也受到全球经济周期性调整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出口增长压力加大。但我们应该认识到,国际金融危机前我国出口的迅猛增长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中国加入WTO后出口潜力的集中爆发,也与美国的过度消费相关。这是不可持续的。现在出口增长的回落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理性的回归,是正常的。中国经济的总量已居世界第二,再寄希望于出口的快速增长来拉动经济增长是不现实的。事实上,随着城乡居民收入的持续增长及社会保障制度的逐步完善,中国正逐渐成为世界上的消费大国。通过内需尤其是消费驱动实现平稳增长是可以期待的。

下半年经济窄幅波动

宏观政策应继续保持稳定,同时要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

记者:如果用“新常态”思维来看下半年,您认为宏观经济走势如何?风险何在?对宏观调控有什么建议?

潘建成:看下半年的走势就是要用“新常态”的思维。“新常态”是在“三期叠加”影响下的一种不同于过去的、“正常”的、持续相对比较长时间的态势。因为“三期叠加”在延续,稳增长和改革的措施也在延续,因此下半年经济依然会在“上”与“下”的力量博弈中呈现均衡的走势,在相对较小的区间内窄幅波动。

如果说经济增长没有大碍的话,那么我们更应该关注的依然是改革和转型能否顺利推进。我特别担心的是部分地区迫于稳增长的压力,为了短时间取得明显成效,重新回到过去粗放增长的老路上去。这样可能既带来资源、环境的压力,也为化解产能过剩增加难度,或许还会增加地方债务风险。在目前就业比较充分,通胀几乎没有压力,增长相对平稳的背景下,我认为下半年的宏观政策应该继续保持稳定,这样可以稳定企业的预期,稳定消费者、投资者的预期,可以使市场更加充分地发挥资源配置的作用。与此同时,要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将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各项改革措施逐一落到实处。我们现在是在跑马拉松,比的不是短期的爆发力,而是耐力,是协调性,是百折不挠的意志。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万鹏、谢磊)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点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