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区        注册

新型城镇化到底什么样?专家详解四类主要指标

记者 陈仁泽

2014年03月31日08:19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原标题:新型城镇化,到底什么样?(经济热点)

图表来源:《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

以人为本,加速农民工市民化

指标一:城镇化水平(2020年)

●常住人口城镇化率60%左右

●户籍人口城镇化率45%左右

《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与以往最大的不同,就是首次提出了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和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两个城镇化率指标。按照规划,我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将从2012年的52.6%提高到2020年的60%左右,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将从2012年的35.3%提高到2020年的45%左右。

为何要设定两个城镇化率指标?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教研部主任张占斌认为,这是基于现实国情做出的战略规划。

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工业化进程加速,我国城镇化经历了一个起点低、速度快的发展过程。1978—2013年,城镇常住人口从1.7亿人增加到7.3亿人,城镇化率从17.9%提升到53.7%,年均提高1.02个百分点。

“单看这些数据,成绩确实不小,但实际上,统计上的城镇化率,并不能完全反映我国城镇化的真实水平。”张占斌说,与西方国家不同,受城乡二元体制束缚,中国的“农民”要想变为“市民”,大多要经历“农民工”这个过渡阶段,这就使很多人在统计上已被视作城里人,但实际身份却依然是农民,无法共享城镇化发展成果,大量的“钟摆式”和“候鸟型”人口流动也造成了巨大的社会代价。

张占斌认为,这次规划将城镇化率细分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和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并提出到2020年将二者差距缩小2个百分点左右,就是针对当前人口城镇化滞后问题做出的重要调整和部署,充分表明今后的城镇化发展将更加注重质量,必须以人为本,加速农民工市民化。

既然人的城镇化如此重要,为何不将户籍人口城镇化和常住人口城镇化目标水平一致起来?张占斌指出,城镇化是自然历史过程和经济社会发展过程,它的发展必须从基本国情出发,决不能盲目刮风、一哄而上、搞大跃进。“户籍人口与常住人口的差别,关键在于户籍背后的诸多福利上。如果单纯追求指标上的一致,并不难实现,只需不做区分,统一放开城市户口即可,但这样做无异于自欺欺人,面子上好看了,但里子却没什么改变。现实中很多地方已‘率先’统一了户口,但实际上新市民与老市民的福利待遇仍有不小差别。”

张占斌认为,户籍人口城镇化率的提高,跟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地方政府的财力等密切相关,“每年一个点左右的目标增长速度,充分考虑了未来城镇化发展的外部环境和内在条件,这样的速度是适宜的、可行的,有利于引导地方从各自实际出发,稳步推进城镇化。”

新型城镇化:


六部委负责人解读:新型城镇化,新在哪

【导读】新型城镇化规划勾勒户籍进城路径

王雍君:新型城镇化应注意财政边界、推动规划预算

唐任伍: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必须避免四大“民生隐忧”

汪玉凯:以人为核心推动新型城镇化首在避免“人为造城”

张孝德:让中国乡村就地文明化是新型城镇化最大挑战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万鹏、谢磊)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点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