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区        注册

新型城镇化到底什么样?专家详解四类主要指标

记者 陈仁泽

2014年03月31日08:19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原标题:新型城镇化,到底什么样?(经济热点)

节约集约用地,建设绿色城市

指标四:资源环境(2020年)

●人均城市建设用地≤100平方米

●地级以上城市空气质量达到国家标准的比例达60%

目前,城镇化过程中,一个突出的问题就是“土地城镇化”快于人口城镇化,建设用地粗放低效,宽马路、大广场成了不少地方的“标配”,大量新城新区“地广人稀”,不断出现“鬼城”。统计显示,1996—2012年,城镇建设用地年均增加量达到了357万亩。

“这种城市建设用地的粗放模式风险不小。”魏后凯说,人多地少是我国的基本国情,但目前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建设用地面积早已超过国家规定的80—120平方米的标准,也已达到甚至超过发达经济体的水平。土地的盲目扩张,带来的是大量耕地,特别是优质耕地被占用,在很多地方甚至出现了“平地建城植树,基本农田上山”的怪状,粮食安全受到严峻挑战。

魏后凯认为,这次规划强调人均城市建设用地要不超过100平方米,非常有针对性,充分表明了国家推进节约集约用地的坚定决心,“推进新型城镇化,各地就不能再像过去一样‘粗放’了,必须严格控制新增城镇建设用地规模,严格执行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以后用地只能把更多的心思放到存量挖潜上。”

雾霾无疑是眼下中国最热门的词汇之一,从南到北、从东到西,不断恶化的空气质量让国人眉头紧蹙,成为人民群众的“心肺之患”。《规划》明确要求,地级以上城市空气质量达到国家标准的比例要从2012年的40.9%提高到2020年的60%,魏后凯认为,设定这个指标表明了国家对于大气污染问题的高度重视,但60%这个不算很高的比例,也表明了治理大气污染的艰巨性。

魏后凯指出,空气质量改善,最大的难度在于单靠某一个城市无法实现,必须在一个大的区域范围内形成联防联控联动的机制,才能最终取得成效。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万鹏、谢磊)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点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