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网友:请问杨飞云院长,作为“中国写实画派”的创立人之一,您认为“中国写实画派”对激发青少年对艺术的热爱有何意义?
杨飞云:其实中国油画从传入进来一直到今天的几代人,主体都是在画写实的,一直是在写实上面的积累偏多,当然也有别的方式,有表现性的,有意向性的,还有抽象性的,还有观念性的都有,但是它的主体一直是在写实上面,从教学到研究、创作,因为这个民族需要这个。作为中国写实画派,其实是我们04年以来一批画家自发的做了一个,可以自主地展示,集合大家自主的,或者是在学术上有共识的,在绘画方式上有共同点的,一起搞的。那么这个绘画,其实我们当时就是想找一个自主的展示方式,结果一出来以后,就受到社会很有热度的认可和追捧。这个已经经过这么多年了,所以他应该是对年轻人看写实绘画这样一个角度,由于他本身的社会和生命力,他们会对写实绘画有他今天的审美力。另一方面,写实画派里的画家,他的写实的方式,写实的表现语言已经有一种表现性的,带有很多抽象性的、表现性的,写意性的绘画,就是说有很多拓展,在写实绘画里面,他的表达方式上有很多拓展,所以我讲的这种东西对于年轻人理解写实绘画和现代的表达和表现上,也给了他们一些启发和信心。
央视网网友:您在培养青少年“写实作画”方面又有什么好的举措?
杨飞云:写实绘画真的是画成一般的水平毫无疑义,因为在西方已经有将近600年的积累,他们创造了非常辉煌的经典。所以写实绘画在中国只有年轻人需要学习写实绘画,一个就是他有很长时间的去磨炼,去掌握和积累,另外一方面就是说,对于写实绘画的表现力有一个非常深入的理解和认可。特别是建立起一种用写实来表现的这样一种信念,因为时间长,水平要高,他的技术准备,还有他的情感的表达,还有对现实的关注的理解,乃至于在画面,掌握的绘画的表达是需要很多努力的。所以我就建议年轻人,在写实绘画上有作为,就需要有一个创始阶段的准备,而且他也是非常有,怎么说呢?非常有魅力的一个绘画。人如果在里面,他会不断地不断地联络他和现实的情感,他在绘画表现上需要长时间的一种掌握和表达上的磨炼。
央视网网友:您的画中很多用猫来作为题材,为什么会选择猫呢?
杨飞云:是吗?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很多作品当中有猫,这个让我说,好像很难说得清楚。从小我长在农村,农村家里面,养狗是离人很远的,在大门口,看家护院的,但是养猫其实经常在被窝里面钻着,离人非常近,你一回到家里面,特别是老人,他常常跑到你的怀里,在你的被窝里面,在你的周围来回跑。我长到17岁才离开农村,在农村,从小对猫和人的这种,大概是一种,叫什么呢?(笑),生活习惯也好,生活根源性的一种,潜移默化的东西。
但是在今天画画的时候,实际上我画的是人物画,人物画已经不存在一个拿人物画来记录事件,这种功能其实不重要了,就不如一个录像,一个网络来记录事件更重要、更及时了。用绘画画一个人物的肖像,画一个像的这种功能也失去了,现在照个照片,随时都可以。所以用画来照相的功能,用画来记录事件的功能,其实在绘画上已经不是它的主要任务了。那绘画变得什么呢?绘画首先最大的功能是审美,它是精神性的、情感性的审美,这个审美实际上画人物画,可能就是,要画人和环境,人和服饰,人和动作,人和表情产生的一种绘画上的带有审美性的一种形式美感,绘画美感。这种东西可能不由自主地把一些植物,把一些生活周围的动物,或者是一些文化内涵的道具放在里面,可能是我这几年慢慢慢慢地在这样一个本体的变化当中,加入进来了自己觉得可能有感觉的东西。尤其是猫在肖像人物里面,好像可能有感觉。所以再深的东西我可能也说不出来,但是画到上面,它会延伸一种内涵的东西,那个东西很难用语言说得很清楚,而且说清楚了也就没意思了。
央视网网友:对于今天艺术市场的不诚信、造假行为,您怎么看?
杨飞云:这个问题其实不单是艺术市场,就是说涉及到我们现在的方方面面,有好多造假行为,是令人痛心疾首也好,令人觉得特别可怕,但是我有一个比喻,我觉得在艺术上的造假比起造点假食品,假药,假品牌,要严重得多,因为什么?艺术是针对人的精神,现在有一点,老谈娱乐,但是我觉得艺术的存在实际是针对人的审美、情感和精神,它是一个精神活动,因为它不能用,也不能吃,那精神活动上,在这个地方造假,就等于直接污染的是灵魂,污染的是人的审美,你想这一个民族如果在审美和精神灵魂上都有污染,或者是那个地方没有标准了,失去了它的高度,这其实是很可怕的事情。所以大家知道,文化,今天看文化产业化,无处不在的文化,我们有的时候也觉得非常可怕,比如说家里面没有成熟的孩子,他如果迷在这种文化里面,都会学坏,那就是说文化的力量太大了。那艺术品是文化的结晶体,它不是说艺术是一些钱,这是几百万,那是几千万的钱,为什么花那么多钱去追逐这个东西?是人类一定要这样做的,因为人类有了物质的能力以后,一定要发展精神文化,所以这是人类的一个已经像真理一样的过程。
在这个问题上,这个地方如果造假,追逐的是钱,而不是精神,那这个毁坏其实是根源性的,它对艺术本身的毁坏。更重要的是毁坏的是人整个今天的人们的价值观和审美判断,还有它的,就是污染的是精神,说的不是那么严重,实际上起的作用就是这样的。所以我看这个艺术界的市场上的造假,上升到一个高度来看,就是这样的。至于说现实当中还有一些,似乎是小问题,反正卖张复制品,当真品来卖,把二流、三流的东西炒成一流的来卖,多赚点钱,看起来好像是一个商业上的一种作风上的不诚信,但其实那种东西不是普遍的,中国在艺术市场上进步很快,因为有一大批人他关注文化的时候,他要拿真金白银去追逐精神,那个没水平的东西,假的东西,只能蒙一时,不能蒙一世,那些人很快就会明白这个东西,这个东西我倒觉得不可怕,可怕的是我刚才说的核心的问题。
央视网网友:杨老师,您早年在海外工作生活过,见识过中外不同的文化,在现在国际化背景下,您如何看待中西方文化的冲突与融合?
杨飞云:首先一点,文化其实经过长时间的民族地区和它的性格,经过一个久远的历史的积淀,形成了自己的一些特点。但是有一个共同点就是,我们是人类,里头有一个亘古不变的人性,在人性上,凡是人类触及到的问题都能够沟通,我觉得这是一个非常大的前提。东方、西方其实在文化的渊源上,由于它秉承的哲学和它的性格、地域,和它发达的时间差,造成了它的一些差异。这种差异里面,其实我认为文化上的融合,就是相互的启发借鉴,借鉴各自的短缺,然后在对比当中更加坚定自己的长项、长处已有的成果,这是文化交融和文化碰撞所达到的一个非常进步的东西。
所以我觉得东西方乃至于现在其实甚至不止东方、西方,整个全球的各种文化在一起的交流,大的主题上可能分为东西方,这个东西是不能排斥的,我认为是渐渐的在今天的一个必然。所以使得一些非常,所谓有先进性的科学思想的西方文化,其实我们中国人只要一触碰它,马上它的那些优点我们就可以拿来为我们所用,是人类共有的。但是,在西方他们发展过程当中,对于中国的一些哲学思想,人情和社会里面的某些非常优秀的东西,比如说我们中国人勤劳、节俭、谦虚、耐力,现实和理想之间找到一种平衡,他的理想可能根据现实的发展去不断地生发,特别是面对自然,人对自然和人对社会的关联当中,中国人讲的和谐,特别是中庸思想,民族里面的一些,经过长久的积累,它已经是一种智慧和它的优点了。对西方人来说,看似古老的东西,但实际上对西方是欠缺的,他们需要学习。而西方像他们在科学,在理性,特别是在科学发达当中,社会法律和它的规范性的建立,使得整个人类很有理性,很有秩序上建立它的经济,建立它的社会,达到的那样一种有序的、理性的稳定,这个对我们其实也是很直接的一个借鉴。
说到高处,比如说在艺术,在精神方面,我觉得这两个东西是,他们可能是重智,我们可能是重情,情商和智商的合力,当然各自都有情商、智商的平衡,当然在这两种的融合和互动当中,如果能够产生正面的启发和吸收的话,我觉得对我们的发展是非常有意义的,乃至于到了绘画上,其实大家都知道,绘画中国人讲的悟性、灵性和一种意向,西方人讲的一种真实、精神,还有一种理性的构架,其实到了最后他们在一起的时候,在现代主义的理念,其实有很多互相吸收的东西,面对我们今天一个画家,从小学一开始认识知识以来,就对西方有大量的研读和了解,到了学习艺术的时候,其实不管你什么画种,面对这个世界一体化的,特别是西方强势文化的影响,你根本就无法躲避的。但是我们能够看到,不能够一味的去跟着它跑,应该是在自己的自主的文化前提之下,去尽可能洋为中用,古为今用这样一个精神。所以这种融合可能带来一种,在东方人的手里面,它会带来一个很新的一种创造方式。说得再简单一点,就像我们现在的制度,其实是有点既不是东方过去的制度,也不是西方纯粹的今天的制度,是我们自己有创建性的,有融合的这样一种做出了成绩的这样一种有特色的社会主义制度,这个就是融合的产物。所以文化的融合不单单是在文化本身,其实对人类整个的进步还是一个非常好的碰撞和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