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我们党和国家主流文化的关键词,藏着中国共产党的思想、情怀、智慧、精神密码。但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作为中国共产党的理论旗帜、思想源泉、思想动力和思想原则,却未得到应有的重视。
讲清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道理,首先要回到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现场”。1938年10月,毛泽东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作的长篇报告的第七部分首次提出并阐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还发出了开展学习竞赛的号召。从此到1945年党的七大,毛泽东陆续发表了一系列报告、文章,领导开展了 1941年5月至1945年4月的延安整风运动。其间,中华民族存亡的危机和全国抗日的炮火硝烟、联共(布)的影响和国共合作、领袖人物的理论创造和理论阐发、全党的理论学习和学风端正、理论界的探讨和论争,构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初出现的“现场”,其中几乎包含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全部元素、要件和经验教训。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质是创新。有论者认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要回答为什么“化”、“化”什 么、怎 样“化”、“化”出什么几个问题。其中最费解的问题是怎样“化”。还是看看毛泽东怎样讲“化”吧。他在《反对党八股》中说:“现在许多人在提倡民族化、科学化、大众化了,这很好。但是‘化者’,彻头彻尾彻里彻外之谓也”。结合毛泽东当时的各种说法和做法,“化”正是创造、创新之意。也就是要发挥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的智慧,创造出新的理论形态、文化形态。这种创造、创新贯穿于我们党从小到大、由弱到强、从苦难走向辉煌的奋斗历程。创新是党和国家生存的条件、发展的动力、兴旺发达的标志,创新没有止境。中国共产党人的创新,无论过去、现在和未来,都是有遵循的,这就是始终高举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旗帜。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旨归是解决中国问题。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是要把马克思主义“本本”上的“条条”简单地推延到中国,嵌入或者替换中国文化和话语体系,也不是要把马克思主义的某些设想变成发展中国的图纸,而是要“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解决中国问题。中国共产党人选择和坚持马克思主义、以马克思主义为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从来就是为了解决中国问题。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缘起和不断推进正是为了解决中国问题。毛泽东在首次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就要求考虑那些“最实际不过的问题”,他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中批评一些人“对于研究今天的中国和昨天的中国一概无兴趣,只把兴趣放在脱离实际的空洞的‘理论’研究上。”他概括的“实事求是”、“有的放矢”,简明地表达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真谛,要求中国共产党人有“中国问题”意识,调查研究问题,不断地解决问题。理论只是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形成的理念、主张、观点、思想。没有问题,就不需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没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中国共产党的理论与实践正是在探索解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个总问题及其大大小小的问题中推进的。
更多内容>>>欢迎进入【理论频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