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调控有待增强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副院长庄毓敏:今年宏观政策的着力点应在积极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扩大内需上
“今年我国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体现了宏观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但还需根据形势变化进行适时微调。”全国人大代表、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副院长庄毓敏在接受采访时说,当前国际国内经济形势复杂多变,宏观调控还应增强前瞻性、灵活性和有效性。
庄毓敏代表认为,总体来看,财政政策、货币政策都承担着结构性调整和改革的任务,但二者的特点和作用各不相同,需要紧密配合,才能发挥出最大效用。
具体来看,财政政策可以利用结构性减税等税制改革,起到优化经济结构、降低企业负担、提高企业创新能力的作用,也可以通过完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促进区域经济发展走向平衡。货币政策则还应根据国家产业发展目标相应调整信贷政策,适时适度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完善货币政策调控手段。“基于这些原因,今年宏观政策的着力点应在积极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扩大内需上。”庄毓敏代表说。
央行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1月末,我国广义货币(M2)余额达99.21万亿元。庄毓敏代表认为,我国M2接近100万亿元,是我国市场经济改革、货币化程度不断提高的必然结果。同时,这也是因为我国经济保持了30年高速增长,也需要大量货币作为支撑。
“我国目前的金融体系高度依赖银行的间接融资,金融市场不发达,在高储蓄率下存款与贷款不断循环的货币创造机制与较高的货币乘数相结合,造成了M2的快速增长。”庄毓敏代表说,近年来我国大力推进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这将会提高直接融资效率,通过金融创新增加公众对金融资产持有的种类及规模,从而降低储蓄率。
“此外,还需要在适当的时候开放居民到境外投资的限制,降低外汇储备风险。”庄毓敏代表如是说。(经济日报记者 殷 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