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是在我国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定性阶段召开的一次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会。胡锦涛同志所作的十八大报告系统体现了时代的要求和人民的意愿,是我们党发展马克思主义的最新成果,是我们党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最新经验,是我们党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提出的最新思路。在此,笔者仅根据自己的学习和理解,对十八大报告中的作初步的梳理和解读。
1.第一次提出“我国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定性阶段”的论断。党的十六大报告第一次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党的十七大报告对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提出新的要求。十八大报告首次提出“我国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定性阶段”的论断。这表明:一方面,经过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十六大以来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团结奋斗,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一系列新的历史性成就,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了坚实基础,全面建成小康的目标已经不再遥远,而是即将成为现实;另一方面,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正处于决定成败的关键时期,在世情、国情、党情继续发生深刻变化、我们面临的发展机遇和风险挑战前所未有的新形势下,能否牢牢抓住和用好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坚持科学发展,直接关系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能否顺利实现,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进程。正是基于对当前形势和任务的清醒认识与正确判断,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大会的主题:“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解放思想,改革开放,凝聚力量,攻坚克难,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
2.第一次提出全党要完成“继续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继续改善人民生活、增进人民福祉”的时代任务。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进入21世纪党肩负三大历史任务———推进现代化建设,完成祖国统一,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我们党自诞生之日起就勇敢担当起带领中国人民创造幸福生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十八大报告第一次明确提出“继续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继续改善人民生活、增进人民福祉,完成时代赋予的光荣而艰巨的任务”,突出强调了科学发展这一主题和增进人民福祉这一发展的根本目的,这充分反映了时代进步的潮流和人民群众的意愿,体现了我们党对中国国情客观现实的深刻把握,体现了我们党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体现了我们党对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清醒和自觉。虽然我国经济社会各方面已经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但仍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及存在着的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突出。党在现阶段要完成“三大历史任务”,担当好“历史使命”,就必须大力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必须持续不断地大力改善人民生活、增进人民福祉。
3.第一次对我们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和前进道路上的困难与矛盾作出与时俱进的新概括。首次进入党的全国代表大会报告的新概括主要是:“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依然突出”;“制约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较多,深化改革开放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任务艰巨”;“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收入分配差距依然较大”;“社会矛盾明显增多”;“一些领域存在道德失范、诚信缺失现象”;“一些干部领导科学发展能力不强”;“少数党员干部理想信念动摇、宗旨意识淡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突出”;“一些领域消极腐败现象易发多发,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此外,在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中还增加了“生态环境”、“食品药品安全”和“执法司法”三项。这些新概括,直面现实、切中要害,不仅反映了我们党在指导思想上的求真务实和从容自信,反映了党在前进过程中的清醒理性,而且突出彰显了我们党对人民、对历史的高度负责,彰显了党对人民美好未来的高度关切。
4.第一次用三个“上一个大台阶”高度概括了国家面貌发生的新的历史性变化。具体是:“我国经济总量从世界第六位跃升到第二位,社会生产力、经济实力、科技实力迈上一个大台阶,人民生活水平、居民收入水平、社会保障水平迈上一个大台阶,综合国力、国际竞争力、国际影响力迈上一个大台阶”。从这一概括中可以看出,党的十六大以来的发展,是日益全面的发展,不仅经济总量大幅度跃升,而且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开放型经济达到新水平,社会生产力、经济实力、科技实力都有很大提高;是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发展,不仅城乡居民收入较快增长,而且初步建成了世界上最大的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是在推动科学发展上不断取得新实效的发展,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都取得重大成就,我国综合国力、国际竞争力、国际影响力有了很大提高。总体来看,十六大以来的十年,中国在推动科学发展上取得了明显进展,中国人民的面貌、社会主义中国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都发生了新的历史性变化。
5.第一次用三个“靠的是”对取得历史性成就的根本原因进行了新的概括。十六大报告认为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取得的胜利,“靠的是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的正确指引,靠的是党的高度团结统一,靠的是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顽强奋斗。”在此基础上十八大报告指出:“我们能取得这样的历史性成就,靠的是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的正确指引,靠的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奠定的深厚基础,靠的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团结奋斗。”这一新概括进一步突出了改革开放的历史地位,深刻表明改革开放始终是推动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强大动力,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在改革开放中坚持和拓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在改革开放中坚持和丰富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在改革开放中坚持和完善的。对改革开放地位和作用认识的深化,表明我们党将更加主动自觉地推进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促进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协调;更加主动自觉地通过体制机制创新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不断增强社会主义制度的生命力、竞争力和吸引力。
6.第一次明确了科学发展观在党和国家全部工作中的指导地位。十六大以来十年的发展实践,充分证明科学发展观是顺应时代潮流、符合本国国情、适应实践需要、揭示客观规律、引领正确方向、代表人民根本利益的科学理论,是对新形势下中国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作出的科学回答,把我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的认识提高到了新的水平,开辟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新境界。在当代中国,只有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才能牢牢抓住和用好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取得新的更大成就,不断使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成为更近的现实。因此,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最新成果,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是指导党和国家全部工作的强大思想武器。科学发展观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道,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科学发展观作为指导思想地位的确立,实现了党在指导思想上的与时俱进,必将对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产生积极、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7.第一次提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的认识”这一新的重大命题。十八大报告指出,科学发展观“把我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的认识提高到新的水平”,这就提出了一个新的重大命题。江泽民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的讲话中,首次提出不断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党的十六大报告进一步强调要深化对这三大规律的认识问题。党的十七大报告进而强调进一步把握这三大规律,“提高运用科学理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十八大报告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这一重大命题,是对三大规律重大命题的重要补充,标志着我们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认识上达到了一个新高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包含着中国共产党为人民执政,为了人民幸福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带领中国人民创造幸福生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全部答案。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认识的深化过程,正是在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的中国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过程,它建立在对三大规律认识深化的基础上,同时也表明对三大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高度。
8.第一次提出“必须把科学发展观贯彻到我国现代化建设全过程、体现到党的建设各方面”的要求。这表明,经过十年的丰富和完善,科学发展观内涵不断丰富,已经发展成为全面的指导思想。科学发展观不仅科学地回答了发展问题,而且面对国际国内形势的新变化,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适应新的发展要求,以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为主线,从理论和实践上解决了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这一重大问题,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执政党建设理论达到了一个新的境界。
9.第一次提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坚持“四个更加自觉”。十八大报告首次从面向未来的高度,对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提出了新要求。一是“必须更加自觉地把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这表明,我们仍必须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不动摇,同时还要“着力把握发展规律、创新发展理念、破解发展难题”,“加快形成符合科学发展要求的发展方式和体制机制,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不断实现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和平发展”。二是“必须更加自觉地把以人为本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立场”。这一核心立场,是与党的性质、宗旨相一致的,是党的性质和宗旨在新时期的具体化和集中体现。坚持这一核心立场,就明确了为谁发展、靠谁发展、发展成果如何分配等一系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基本问题。三是“必须更加自觉地把全面协调可持续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就是要“全面落实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促进现代化建设各方面相协调,促进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协调,不断开拓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四是“必须更加自觉地把统筹兼顾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即“统筹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各方面工作,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统筹各方面利益关系,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这四个“更加自觉”,从第一要义、核心立场、基本要求、根本方法上全方位地提出了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提供了基本遵循。
10.第一次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形成了“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所谓生态文明,是指人类在发展物质文明过程中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的成果,它表现为人与自然和谐程度的进步和人民生态文明观念的增强。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党的十七大报告最早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而提出。十八大报告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中,相应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表述中也增加了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内容。这是总揽国内外大局,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新部署,标志着党对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规律、自然资源永续利用规律和生态保护规律的认识进入了新境界。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从经济、政治、文化建设三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到十七大报告提出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四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再到十八大报告提出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这说明,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进一步深化,科学发展、社会和谐的理念实现了又一次新的升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