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 理论 >>
第九章 做“伯乐”是伟大且快乐的事情
2012年12月20日14:42   来源:人民网-理论频道
【字号 】 打印 社区 手机点评  纠错 E-mail推荐: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


三、选人用人之道:大智慧、大视野、大胆魄

选人用人是一门高超的政治哲学和领导艺术,有着内在的规律和要求,需要有大智慧、大视野、大胆魄。这就是选人用人之道。

现在的寺庙里,都供奉着笑脸迎客的弥勒佛和黑口黑脸的韦陀。但相传最早他们并不在同一个庙里,而是分别掌管不同的庙。弥勒佛热情快乐,所以来的人非常多。但他什么都不在乎,丢三拉四,没有好好的管理账务,所以依然入不敷出。而韦陀虽然善于管账,但成天阴着脸,搞得人越来越少,最后香火断绝。佛祖在查香火的时候发现了这个问题,就将他们俩放在同一个庙里,由弥乐佛负责公关,笑迎八方客,于是香火大旺。而韦陀铁面无私,则让他负责财务,严格把关。在两人的分工合作中,庙里呈现一派欣欣向荣景象。

这是一则充满哲理的寓言故事,揭示了用人之长的一般道理。实际上,选人用人之道很深奥,要真正做到选准人、用好人,则需要领导干部具备很高的素质和条件。从总体上讲,选人用人要有大智慧,要能够正确地辨析人才,做到独具慧眼识人才;选人用人要有大视野,要善于多渠道发现人才,做到不拘一格选人才;选人用人要有大胆魄,要敢于大胆地使用人才,做到别具匠心用人才。

第一,在选人用人标准问题上,必须把政治素质放在首要位置,把战略思维摆在关键地位,把理论素质作为重要标准。

当前,中国与世界的关系已发生了历史性变化,随着改革进入攻坚阶段,各种复杂问题和矛盾日益凸显。这对领导干部的政治素质和战略思维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当然,政治素质和战略思维的水平,需要经过长时间的考察才能准确判断。特别是在长期执政的条件下,在和平发展的环境中,对政治素质和战略思维的判断会更难。这是因为,考察一个人的政治素质和战略思维,既要看这个人的日常表现,也要看其在关键时刻的表现。而在缺少重大政治抉择和复杂局面考验的情况下,则较难做出真实的判断。

而理论上的清醒和坚定,是政治上清醒和坚定的前提和基础;理论上的敏锐和成熟,是思维上敏锐和成熟的条件和标志。历史经验表明,越是职务高、责任重的领导干部,越需要具备良好的理论素养;越是到关键时刻和重要关头,领导干部的理论素养就越显得重要。目前摆在我们面前的一系列复杂问题和矛盾的解决,往往最终都归源于对理论问题的深刻认识和清醒把握。经济问题是这样,社会问题亦是如此。从这个意义上讲,能否始终保持理论清醒,直接关系国家发展全局和政治局面稳定。而且,在实际操作中,理论素养也具有较易判断的特点,可以作为辨别政治素质和战略思维水平的一个重要依据。 2009年10月召开的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在强调“德才兼备、以德为先”标准的同时,首次将理论素养、学习能力作为选拔任用领导干部重要依据。目前,要不断完善领导干部考核标准和方式,真正将具有深厚理论素养和学习能力的优秀干部选拔到关键领导岗位上,并切实推进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建设。

需要指出的是,干部考核是加强队伍建设、提高干部素质的“助推器”,也是识别干部情况、督促干部清廉的“防腐墙”。目前,在干部考核上还存在着流于形式、走过场的现象。一些被党纪国法所查处的贪官,在之前的干部考核中很少被发现有问题,有的甚至在事发前不久的考核中还被评定为“德才兼备”的干部。这需要引起我们的深思。

第二,在选人用人渠道问题上,必须着力拓展选人用人渠道,不断丰富选人用人途径。党从成立以来就确立了“五湖四海”的选人用人原则,近些年又明确提出,要鼓励多种渠道推荐干部,广开举贤荐能之路,拓宽党政干部选拔来源。

人才蕴藏在人民群众之中,活跃在各行各业之间。这就决定了选人用人必须立足五湖四海,着眼四面八方。毛泽东早在革命战争年代就说过:“在这个使用干部的问题上,我们民族历史中从来就有两个对立的路线:一个是‘任人唯贤’的路线,一个是‘任人唯亲’的路线。前者是正派的路线,后者是不正派的路线。” 针对这一问题,改革开放以后,邓小平特别指出:“不少同志只是看到周围熟悉的一点人,总在原来的一些人中打圈子,不会深入到群众中去选拔人才,这也是一种官僚主义。” 江泽民也多次强调,“要不断拓宽选拔任用干部的范围和渠道,不能老是在领导同志周围的一点点人和领导机关的工作人员中选来选去,要放眼于基层,放眼于各方面。” 目前拓展选人用人的途径,一是在横向上,要着力“疏通党政机关干部、企事业单位干部交流渠道”,加快研究制定具体实施办法,破除各种体制性障碍,推动不同体制间选人的良性贯通。二是在纵向上,加大中央单位与基层单位、上级部门与下级部门间的干部交流力度,促使不同层级部门间干部的良性互动。

不同层级、不同类型的岗位,对领导干部素质的要求也不同。根据不同岗位的具体要求,选人用人标准和渠道要有所区别,有所侧重。对于基层情况掌握和实践经验要求较高的岗位,要把选拔的重点放在基层一线的优秀干部群体;对于理论素养和战略思维水平要求较高的岗位,则要把选拔的重点放在中央单位、高校、研究机构等具有相对优势的系统。因此,选人用人不能不看干部来源,却不能唯来源论;不能不强调实践经验,也不能唯经验论。

(责编:张湘忆、赵晶)

相关专题
· 理论书库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焦点新闻
48小时排行榜 48小时评论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