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 理论 >>
第二章 新中国,承载了我们的梦想吗
2012年12月20日10:50   来源:人民网-理论频道
【字号 】 打印 社区 手机点评  纠错 E-mail推荐: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


那么,如何看待革命领袖与人民群众的关系呢?

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历史的根本动力。这是在中国革命的艰辛实践中得出的一个用无数鲜血和生命印证的真理。陈毅在淮海战役胜利后,就不无感概地说过,革命的胜利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以研究中国问题而著称的英籍女作家韩素音,在其名著《早晨的洪流》中提到过这样一件事:

1956年6月,邓颖超在和她的一次谈话中,曾把中国人民比作“大海”, 把领导人比作浪头上的“白色泡沫”,“大海生下了这些白色泡沫,负载着这些白色泡沫,这些白色泡沫常常更生,但是如果没有大海,这些白色泡沫就不存在了。”有些“白色泡沫”脱离了大海,风云一时;有些则紧紧依偎着大海,永远站在时代潮头。

的确,人民群众是土壤,革命领袖是种子。种子离开土壤,不会长成参天大树,更不会结出丰硕果实。革命领袖之所以能够产生,归根结底是因为其融入到了人民群众之中,代表了人民群众的意愿,赢得了人民群众的支持。但革命领袖的作用却是不可替代的,中国革命史同样诠释了这样一个道理,历史是人民群众创造的,而伟大的革命领袖却能够正面引领历史发展潮流,推动时代前进步伐。

毛泽东就是这样一位人民领袖。他为了人民的利益奋斗一生,同时也得到了人民的衷心爱戴。作为伟大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倡导者和探索者,他为新中国的创建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巨大历史性贡献。

提起深刻反映时代印记的歌曲,也不能不提到一些歌颂毛泽东的作品,其中较为知名的有《东方红》和《咱们的领袖毛泽东》。但人们却不一定知道这两首歌却并非出自专业人士,而是出自陕北普通农民之手。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人民群众对人民领袖毛泽东及其领导的中国共产党的深情和热爱。

首先,从实践上来看,纵观新民主主义革命二十八年的奋斗历史,以1935年1月召开的遵义会议确立毛泽东在党内和红军中的领导地位为界,可划分为前十四年和后十四年两个阶段。

前十四年中,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虽然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一批中国共产党人积极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道路,初步取得了一些弥足珍贵的成果,但由于党的中央经受了来自右的和几次“左”的错误思想的影响,导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几经曲折,使中国革命屡遭挫折,直至将中国革命事业推向生死存亡的历史关头。而遵义会议的召开,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从而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挽救了中国共产党、挽救了中国工农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成为中共党史和中国革命史上的一个重大转折点。随后的十四年中,中国革命虽仍有过一些挫折,但从总体上看,在毛泽东的正确领导下,伴随着毛泽东思想的发展成熟,中国革命逐步走上了胜利的道路,最终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

其次,从理论上来看,中国革命的胜利首先是在党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指引下取得的,而毛泽东正是这一理论的主要创立者。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紧密结合当时的中国国情和时代条件,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深刻分析中国社会形态和阶级状况,深入研究中国革命的特点和规律,经过艰辛的实践和探索,明确了中国革命的性质、对象、任务和动力,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无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领导权的思想,开辟了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胜利的革命道路,提出了通过新民主主义革命走向社会主义的两步走的战略,确立了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总政策,从而创立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完整理论。

需要强调的是,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和党的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大根本法宝,也是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三大基本经验,而这正是由毛泽东创造性地率先提出并加以贯彻的。胡锦涛在总结中国革命经验时曾强调指出:

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毛泽东同志和他的战友们缔造了一个用马克思列宁主义革命理论和革命风格武装起来的无产阶级政党、一个在党的绝对领导下为人民的解放事业英勇奋战的人民军队、一个团结全民族绝大多数人共同奋斗的统一战线。我们党依靠这三大法宝,团结带领人民浴血奋战、顽强奋斗,终于夺取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实现了近代以来几代中国人梦寐以求的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

由此可见,毛泽东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也是中国近现代以来伟大的爱国者和民族英雄。正如邓小平所指出:“如果没有毛泽东同志的卓越领导,中国革命有极大的可能到现在还没有胜利,那样,中国各族人民就还处在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反动统治之下,我们党就还在黑暗中苦斗。所以说没有毛主席就没有新中国,这丝毫不是什么夸张。”

究竟谁是最可敬的人?鲁迅先生说过: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拚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中华民族的复兴历程深刻揭示,中国革命的胜利,新中国的创建,来之不易,寄之于民。从1840年鸦片战争将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开始,中华民族便为实现民族复兴的梦想而苦苦求索;到1919年五四运动促使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发端,为民族复兴开辟走向胜利的崭新历史起点;再到1949年新中国创建,为民族复兴铸就走向胜利的第一个里程碑,其间无数中华儿女和革命先辈付出了鲜血和生命的代价,他们是中华民族的脊梁,也是最可敬的人民英雄。

(责编:张湘忆、赵晶)

相关专题
· 理论书库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焦点新闻
48小时排行榜 48小时评论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