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卡,因为具有“雁过留声、消费留痕”的特点,被国际公认为解决现金支付问题最有效的工具和手段。我国的公务卡制度改革自2007年推行以来,在减少预算单位现金使用、规范公务支出等方面做出了一系列有意义的尝试。时至今日,改革的成效如何?“确保2012年年底前将改革覆盖到所属各级基层预算单位”的目标是否实现?“有卡不用”的现象产生的原因是什么?公务卡能否有效堵住公务支出的漏洞?记者日前采访了有关专家、学者给予解读。
“雁过留声、消费留痕”的刷卡消费
小至印刷费、办公费,大到差旅费、接待费,都必须刷卡才能结算。这张卡并不是普通的信用卡,而是指预算单位工作人员持有的,主要用于日常公务支出和财务报销业务的信用卡。
年底到来,伴着中央反腐行动纵深发展的步伐,全国各地开始了新一轮公务卡扩军备战。今年9月27日,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曾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全面实施公务卡制度改革,确保2012年年底将改革覆盖到所属各级基层预算单位。对于地方财政部门来说,也要加快将公务卡制度覆盖到县乡。通知要求全面推行公务卡强制结算目录制度。
记者从北京市财政局了解到,公务卡年底前将覆盖北京市所有市级预算单位,区县及基层预算单位虽然推广进度不一,但是在年底前也要全部启用公务卡。据了解,2010年、2011年,使用公务卡的市级预算部门数量分别为46家和79家。
据财政部有关负责人介绍,自从2007年推行公务卡制度改革以来,对减少预算单位现金支付结算、规范公务支出的政策效应逐步显现。截至2011年底,公务卡发卡数量达到750多万张。专家指出,作为一种当今的金融支付结算工具,公务卡将财政、财务管理的有关要求与银行卡的独特优势相结合,形成新型的财政、财务管理工具和手段。
“公务卡结算能简化财务流程,免除了现金预支、开具支票等繁琐步骤,大大提高了财务管理的效率。”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杜治州教授接受采访时说,“而且公务卡结算堵住了‘报销腐败’,动态监控公务支出。”
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贾康认为,公务卡的使用“满足了在制度框架内用技术创新提高效率、降低管理成本、发展全程有效监督的需求。”
国家林业局公务员马先生三年前拿到了单位统一办理的公务卡,“报销人先要预借现金,然后再拿发票回单位报销,现在报销人直接刷卡消费,单位再根据相关票据直接还款。这样不仅减少了现金风险,也省去许多手续上的麻烦。”北京其他几家试点单位也是同一时间开始试行公务卡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