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新表述
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党的十八大报告在十六大、十七大确立的目标基础上,与时俱进地提出了更具明确政策导向、更加针对发展难题、更好顺应人民意愿的新目标。
对经济发展目标中量化指标的确定上,十八大报告有重大突破。十六大提出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比2000年翻两番。鉴于经济增长速度超出预期,十七大报告提出实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比2000年翻两番,将指标由总量改为人均。这两次大会均未对居民收入增长提出量化指标。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虽然首次提出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发展同步,但也未提收入增长的量化指标。十八大报告首次明确提出“在发展平衡性、协调性、可持续性明显增强的基础上,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二〇一〇年翻一番”的新指标。这两个“翻一番”指标内涵更丰富,指导性、方向性更鲜明:对发展的平衡性、协调性、可持续性要求明显增强,是实现目标的重要前提;居民收入不仅要倍增,而且要同GDP翻一番同步;把居民收入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一项目标,体现了以人为本和民富优先;用十年时间实现居民收入倍增并非不可企及的高指标,而是切实可行、可以做到的,保持中速增长就能实现;在实现居民收入倍增过程中,要着力解决收入分配差距较大的问题。收入分配不仅直接影响生活,而且影响消费。如果“穷人想消费而没有钱,富人有钱却不消费”,消费将长期低迷。只有通过收入分配改革改变这种状态,才能有效扩大消费和扩大内需。
从发展情况看,未来几年,我国GDP有把握翻一番。根据国家《统计年鉴》数据,2010年我国GDP达到401513亿元,约合6.09万亿美元,人均GDP达到30015元,约合4555美元左右。2011年,我国GDP已达472882亿元,比上年增长9.3%,超过日本而居世界第二位。如果今后9年年均增长7%,就可实现到2020年经济总量翻一番的目标。从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到2020年比2010年翻一番的目标来看,10年翻一番年均需增长7.2%,考虑到2011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上年实际增长8.4%,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实际增长11.4%,今后9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上年实际增长7%,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实际增长6.7%,就可以实现这个目标。
在经济发展目标中,十八大报告提出两个“翻一番”量化指标外,还增加了工业化基本实现,信息化水平大幅提升,城镇化质量明显提高,农业现代化成效显著,对外开放水平进一步提高,国际竞争力明显增强等定性化目标。
在扩大人民民主目标中,十八大报告增加了民主制度更加完善,民主形式更加丰富,人民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进一步发挥,司法公信力不断提高等目标。
在文化建设目标中,十八大报告增加了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公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明显提高,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中华文化走出去迈出更大步伐,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基础更加坚实等目标。
在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目标中,十八大报告增加了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总体实现,进入人才强国和人力资源强国行列,教育现代化基本实现,住房保障体系基本形成,社会和谐稳定等目标。
在生态文明建设目标中,十八大报告增加了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主体功能区布局基本形成,资源循环利用体系初步建立,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大幅下降,森林覆盖率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增强,人居环境明显改善等目标。
由此可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五个方面的目标要求,注重的是“全面”二字,不仅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而且实现人民民主不断扩大、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不仅有定量化目标,而且更多的是定性化目标;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其难度更多的不在定量化目标,而在定性化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