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理論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衡量標准與科學內涵【7】

張佔斌

2016年11月09日08:40    來源:人民論壇學術前沿9月下

原標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衡量標准與科學內涵

“六個堅持”與“五大發展理念”密切相關。要結合起來把握其深刻內涵,他們都服務於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總目標。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新理念,在理論和實踐上都有新的突破,是指揮棒,是紅綠燈,對破解發展難題、增強發展動力、厚植發展優勢具有重大的指導意義。新發展理念科學回答了新形勢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重點和難點問題,需要什麼樣的發展,怎樣去破解。我們要用新發展理念武裝頭腦,敢於攻堅,突出重點難點,把抓落實工作做好。

(張佔斌,國家行政學院經濟學教研部主任、教授、博導。研究方向為政府經濟學、發展經濟學。主要著作有《中國式崛起》《博彩業與政府選擇》《股票期權與國有企業激勵制度》《比較優勢:中國汽車產業的政策、模式、戰略》《省直管縣體制改革的實踐創新》《統籌城鄉經濟發展》《中國城鎮保障性住房建設研究》等。國家行政學院研究生院經濟學博士研究生高立菲是本文的共同作者)

注釋

①《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的建議》,北京:人民出版社,2015年,第1頁。

②《鄧小平文選》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年,第237頁。

③《十八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中),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1401頁。

④《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讀本(2016年版)》,北京:學習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6年,第59頁。

⑤2003年初,國家統計局統計科學研究所開始研究制定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統計監測指標體系﹔2007年又根據黨的十七大提出的新要求對指標體系做了重要修訂,為了便於各地開展監測工作,2008年6月由國家統計局正式印發了《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統計監測方案》,方案中的指標體系由經濟發展、社會和諧、生活質量、民主法制、文化教育、資源環境等6個方面23項指標組成。

⑥“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統計監測”課題組:《中國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進程統計監測報告(2011)》。

⑦張佔斌:《全面小康目標不能僅僅簡化為有限指標》,《人民日報》,2015年4月8日,第7版。

上一頁下一頁
(責編:萬鵬、謝磊)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