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理論
分享

治國理政新思想新實踐:引領經濟新常態 邁上發展新台階【6】

——關於適應、把握、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的對話

2016年08月18日08:29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主動引領新常態,迎接中國經濟更為光明的前景

主持人: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中國經濟的一舉一動影響世界經濟,受到國際社會高度關注。各位專家如何看待中國經濟前景及其世界意義?

高培勇:在宏觀經濟政策領域,可以用“做兩道加法”來概括其可能發生的變化:其一,需求端+供給側,由需求延伸至供給,在需求和供給兩條線上同時發力,在穩增長和調結構之間保持平衡,將成為與經濟發展新常態相適應的宏觀經濟政策常態。其二,政策+改革,由政策設計延伸至制度變革,在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等諸多領域改革的聯動中,形成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的體制機制和發展方式。這些變化將為中國經濟增添巨大的動力和活力,確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和更長遠發展目標如期實現。

王一鳴:適應、把握、引領新常態,成功實現經濟發展方式轉變,我國經濟發展潛力將進一步得到釋放,並進入有質量、有效益、可持續的增長平台。2015年我國人均國民總收入約為8000美元,按兩個翻一番目標、今后5年年均增長6.5%計算,到2020年我國人均國民總收入將接近1.1萬美元(2015年價格)。這樣再努力幾年,我國就能邁過人均國民總收入1.26萬美元的高收入門檻,進入高收入經濟體行列。這意味著世界上享受高收入生活的人口翻了一番,對中國和世界都具有難以估量的意義。

劉偉:從近期看,今年上半年6.7%的經濟增速超過6.5%的全年預期目標,經濟短期企穩跡象顯現,但國際環境仍然復雜嚴峻,國內增長速度換擋期、結構調整陣痛期和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期疊加”的特征仍然突出,經濟工作仍面臨很大困難。對此,必須進一步加大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力度,提高適應、把握、引領新常態的主動性,推動我國社會生產力水平總體改善。從中長期看,我國發展仍處於重要戰略機遇期,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綠色化等發展目標將得到實現,我國經濟總量、人均GDP水平、城鄉居民收入都將實現跨越式發展。預計我國在2020年前后有可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達到高收入發展階段起點﹔在2030年前后有可能在經濟總量上實現新的跨越﹔在2050年前后有可能在人均GDP水平上達到發達國家平均水平,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這對世界社會主義和人類社會發展都是重大貢獻。

《 人民日報 》( 2016年08月18日 07 版)

上一頁
(責編:姜萍萍、謝磊)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