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區        注冊

《世界社會主義五百年》圖書連載

第五章 1、選擇社會主義:近代中國歷史發展的必然

2014年02月17日15:33   來源:人民網-理論頻道

社會主義思想最早傳入中國是19世紀末。1899年,英國傳教士李提摩太在上海出版的《萬國公報》上,第一次介紹了馬克思和他的學說,但當時並沒有引起中國知識界的廣泛注意。馬克思主義和社會主義真正在中國廣泛傳播並產生重要影響,是俄國十月革命以后。十月革命一聲炮響,使苦苦尋求救國良方的中國先進分子看到了一條嶄新的道路,燃起了實現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的新希望,中國人民歷史性地選擇了社會主義。以毛澤東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中國實際相結合,創立了毛澤東思想,實現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第一次歷史性飛躍,領導中國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偉大勝利,建立了新中國,確立了社會主義制度,對如何建設社會主義進行了初步探索。科學社會主義在中國的實踐,徹底改變了中國人民的命運和中國的面貌。

中國是一個有著5000年悠久歷史的文明古國,曾經創造出輝煌的歷史文化,為人類文明作出過巨大貢獻。但是,到了近代,中國逐步被西方資本主義國家超越。當中國清朝統治者仍然沉浸在“天朝上國”的迷夢之中時,西方資本主義國家已經歷了工業革命,開始向世界擴張,並倚仗著“堅船利炮”轟開了中國的大門。繼1840年的第一次鴉片戰爭以后,西方列強先后發動了1856—1860年的第二次鴉片戰爭,1883—1885年的中法戰爭,1894—1895年的甲午中日戰爭,1900年八國聯軍侵華戰爭等。通過這些野蠻的侵略戰爭,西方列強迫使中國簽訂了一系列不平等條約,攫取了種種特權,使中國淪為被恣意掠奪的對象。他們在中國建租界、開口岸,劃分勢力范圍,操縱中國的政治,控制中國的經濟,把持中國的文化教育。由於西方列強的侵略和掠奪,中國日益衰弱和落后,山河破碎,國土淪喪,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面臨著空前嚴重的民族危機。

西方資本主義的入侵,激化了中國社會各種矛盾,封建制度加速衰朽,曾作為世界強國的清王朝,不僅無力抵抗列強的侵略掠奪,維護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反而逐漸淪為帝國主義的幫凶,“量中華之物力,結與國之歡心”,極力維護搖搖欲墜的統治。封建統治階級運用一切手段——行政的、強制的手段和文化的、意識形態的手段,極力打擊和扼殺任何可能動搖封建基礎的社會發展新因素,變本加厲地盤剝壓榨農民,不顧一切地吮吸人民的血汗,成為中國發展進步的嚴重障礙。

中華民族與帝國主義的矛盾、人民大眾與封建主義的矛盾,成為近代中國社會的主要矛盾。推翻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的統治,實現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實現國家富強和人民富裕,是中國人民面臨的兩大歷史任務。完成這兩大歷史任務、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成為近代以來中國人民不懈追求的偉大夢想。

為了挽救民族危亡,中國人民進行了艱苦卓絕的不懈奮斗和可歌可泣的英勇斗爭。這其中既有抗擊西方列強侵略的中國軍民的浴血奮戰,也有各階層人士反對外來侵略掠奪、反對統治者剝削壓迫的斗爭、起義、風潮。其中有三次大的運動最有影響和最具有代表性,這就是1851年由洪秀全領導的太平天國農民起義運動﹔1898年由康有為、梁啟超、譚嗣同等為代表的資產階級維新派發起和領導的變法維新運動﹔1911年由孫中山為代表的資產階級革命派發起和領導的辛亥革命運動。然而,這些運動雖然都打擊了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促進了人民的覺醒,加速了封建統治的瓦解,特別是孫中山領導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統治,結束了在中國延續達2000多年的封建帝制,開啟了中國進步的閘門。但是,這些運動沒有改變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性質,也沒有結束中國人民的悲慘命運。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台”
(責編:實習生、謝磊)
相關專題
· 理論書庫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