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理論

(學者訪談)

顧海良:馬克思經濟學研究的10個問題

——訪中央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首席專家顧海良教授

人民網記者  於春暉

2013年09月29日08:15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近年來,隨著我國經濟發展取得舉世矚目的成就,推進中國經濟學創新成為學術界的一個熱點話題。推進中國經濟學創新,基礎在於深化馬克思經濟學研究,全面理解和把握馬克思豐富的經濟思想及其當代意義。為此,記者日前採訪了教育部社會科學委員會副主任、中央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首席專家顧海良教授。

  記者:首先祝賀您主持編著的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重點教材《馬克思主義經濟學說史》出版。今年是馬克思逝世130周年,這本教材可以說是對馬克思最好的紀念。請簡要介紹一下這本教材的特點。

  顧海良:這本教材從馬克思經濟思想產生一直寫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學的發展,在理論上有一些突破。比如,教材對馬克思在《〈政治經濟學批判〉導言》中作了充分論述、在《資本論》中得到充分體現的總體方法論作了闡述﹔改變了把《資本論》當作馬克思經濟學體系全部內容的傳統觀點,對馬克思《政治經濟學批判》的“五篇計劃”和“六冊計劃”及其與《資本論》“四卷結構”的關系作了論述。從資本到土地所有制、雇佣勞動、國家,再到國際經濟關系、世界市場的“六冊計劃”結構,以及從資本一般到資本競爭,再到信用和股份資本的資本理論敘述思路,展現了馬克思經濟學體系的恢弘結構和馬克思經濟學當代發展的廣闊空間。同時,教材還對西方馬克思經濟學研究狀況作了介紹和評析。

  記者:這本教材是對已有研究成果的總結,也是馬克思經濟學研究的一個新起點。今后,深化馬克思經濟學研究需要特別關注哪些問題?

  顧海良:我根據自己的學術興趣和學術視野,歸納了10個問題。

  一是怎樣理解馬克思經濟學的來源。我認為,馬克思經濟學的來源除了通常認為的德國古典哲學、英國古典政治經濟學和法國空想社會主義,還有一個重要方面,那就是馬克思對他所處時代的資本主義現實經濟問題和理論問題的探討。馬克思從1843年開始研究經濟學,1850年到1853年和1857年到1870年是研究較為集中的時間段。配第的《賦稅論》發表於1662年,斯密的《國富論》發表於1776年,李嘉圖的《賦稅原理》發表於1817年,這些著述同馬克思進行經濟學研究的年代有一定距離。從進行經濟學研究的時間段來看,馬克思對當時的重大經濟問題進行了深入思考,如當時盛行於英國的銀行學派和通貨學派關於貨幣和信用制度問題的爭論、關於自由貿易和貿易保護主義的爭論、工資和工作日長度問題的爭論等。馬克思還對與他同時代的主流經濟學家的著述作了廣泛研究,如對英國的麥克庫洛赫和西尼爾、法國的巴師夏、美國的凱裡等人的理論的研究。所以說,馬克思不僅是在研究經濟學古典文獻中,而且是在研究當時的經濟實踐和主流理論中實現經濟學革命的。

  二是關於馬克思經濟學的方法。從《德意志意識形態》唯物史觀和唯物辯証法的提出到《〈政治經濟學批判〉導言》總體方法論的提出,再到《資本論》第一卷研究方法和敘述方法的提出,展現了馬克思經濟學方法發展的軌跡。對馬克思所表達的研究方法和敘述方法的地位和意義,我們現在研究和強調得還不夠。其實,這是唯物史觀在經濟學研究上的實際運用,是《導言》總體方法論的具體體現,是馬克思對經濟學方法最為直接、也是最為明確的表述。

  三是《政治經濟學批判》“六冊計劃”和《資本論》的關系問題。這一問題研究的焦點在於,馬克思在1862年底正式提出撰寫《資本論》后是否放棄了“六冊計劃”?如果沒有放棄,《資本論》就是沒有完成的著作。那麼,怎樣理解馬克思《資本論》第一卷和未完成的“六冊計劃”的關系?顯然,堅守《資本論》第一卷的“完整體系”而否定“六冊計劃”的存在,或者以“六冊計劃”沒有完成而否定《資本論》第一卷獨立的科學價值的觀點,都有失偏頗。對這個問題需要進一步研究。

  四是對馬克思經濟思想發展階段的研究。馬克思的經濟學研究起始於1843年底,1857年發生了重要轉折,是馬克思經濟學以敘述為主階段的起點。19世紀70年代初,馬克思的經濟學研究再次發生轉折,從以西歐資本主義經濟關系研究為主轉向以世界歷史為主題的研究。以世界歷史為主題的經濟學研究,不只是對廣義政治經濟學的研究,更是對世界經濟關系總體的研究。

相關新聞


學科走向:經濟學在解答時代課題中發展

經濟學創新應繼承傳統、回應現實

新制度經濟學鼻祖科斯逝世 中國經濟學者追憶

汪同三:經濟學視野中的權力與制度分析

毛澤東組織讀《政治經濟學教科書》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黨員學習微平台”

下一頁
(責編:朱書緣、謝磊)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微平台”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