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理论

学科走向:经济学在解答时代课题中发展

史正富

2013年09月29日08:20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经济学致力于解释经济现象、解答经济课题,与现实联系紧密。因而,解答时代课题,探索经济规律,是经济学创新的重要基点。

  历史上的重大经济理论创新都深刻解答了经济实践提出的课题,呼应了当时经济实践的要求。马克思深入研究了以英国为代表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运行规律,提出了剩余价值理论,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本质和经济运动规律。通过对资本主义制度弊端和社会主要矛盾的科学分析和回答,马克思政治经济学形成了严谨的理论体系,为研究社会发展运动规律提供了科学的方法和不竭的思想源泉。被称为现代经济学之父的亚当·斯密所处的年代,正值工场手工业取代简单作坊、分工与贸易扩张、市场力量勃兴之时。当时市场经济还是一个新生事物,很多人批评它混乱无序。而斯密着力透过现象探究分工、市场、竞争、价格与经济增长的内在关系,创立了关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运行的系统理论。同样,凯恩斯这位宏观经济学创始人的理论创新,也是解答时代课题的产物。20世纪30年代的世界经济大萧条摧毁了关于市场自发调节的神话,使当时的主流经济学界陷入迷惘。凯恩斯敏锐地认识到大萧条与市场经济制度的内在关联,在1936年出版了《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一书,全面分析和解释了经济周期,打破了此前100多年在经济学界占统治地位的古典均衡理论。可见,时代提出的经济课题是经济学理论创新的基点,重大经济学创新是对当时经济课题的成功解答。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社会生产力,创造了连续30多年高速增长的经济奇迹。在对中国经济发展的研究中,很多学者意识到,西方经济学远不足以解释中国经济体制的结构和运行机理,中国当前的经济制度具有许多超越西方常规市场经济的比较优势。这表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正孕育经济理论的突破,有效解释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将产生经济学的重大创新。遗憾的是,很多经济学者对我国目前的经济体制研究不够。一些人囿于对西方市场经济的迷信,先验地认为我国目前的经济体制只是从计划经济体制到西方式常规市场经济体制的过渡形态,而无视中国经济奇迹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内在关系。抱着这样的研究态度,自然难以取得有价值的研究成果。事实上,即使在发达国家,常规市场经济也面临巨大挑战。目前来看,中国最有希望和条件打造一个不同于常规市场经济、能克服常规市场经济体制弊端的新型市场经济体制。研究这个完善中的市场经济体制的运行规律,既是中国经济学者的历史责任,也是中国经济学实现创新的宝贵契机。

  考察我国发展实践,我认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有四个支柱,恰当与否,供学界讨论。一是三维市场经济,即以战略性中央政府、竞争性地方政府和竞争性企业系统为主体的互动的三维主体结构,把中央的战略领导力、地方政府的谋划推动力、企业的竞争创新力整合为一体,共同推动经济发展。这一制度创新,超越了西方市场经济中政府与企业的二维结构及把二者对立起来的狭隘经验,体现了政府与市场、国家与社会的互促共进关系。二是通过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形成以国有资本管理取代传统国有企业管理的新国有经济。三是超越西方以收支管理为主要内容的公共财政,建立中国式的复合型财政体系:一层是以收入和支出为内容的公共财政,一层是以资产和负债即以资本运营为主体的发展型财政。四是超越西方国家以反周期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为主要内容的凯恩斯式短期宏观经济干预,形成以长期发展为目标的宏观管理。

  (作者为复旦大学新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心主任)  


  《 人民日报 》( 2013年09月29日 05 版)

(责编:朱书缘、谢磊)
相关专题
· 人民日报理论版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微平台”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