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北京4月7日電(記者 萬鵬)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訪問俄羅斯提出 “鞋子論”,談到“鞋子合不合適,穿了才知道”。新加坡國立大學終身教職、湖南師范大學“瀟湘學者”特聘教授石毓智近日在《人民論壇》撰文指出,由習主席的“鞋子論”人們很自然地想起鄧小平的“貓論”——“不論黑貓白貓,抓住老鼠就是好貓”。與“貓論”相比,“鞋子論”體現了四大時代新意。
從關注物質到注重自身的感受。上個世紀六七十年代,溫飽是個大問題,那時不管用什麼手段,先弄夠足夠的食品衣物,不至於讓人們挨餓受凍,這是燃眉之急。這也就是當年鄧公“貓論”提出的歷史背景和偉大之處。然而改革開放這二三十年來,溫飽問題基本解決了,這時就要考慮自我的感受,那就是幸福不幸福,舒適不舒適。現在不僅有鞋子穿,還要講究鞋子要穿得舒適,穿得美觀。這難道不說明時代在進步嗎?
從瘋狂的攫取到淡定的感受。在物質匱乏的時代,人人都像餓極了的貓,虎視眈眈、兩眼發綠,一有獵物馬上扑上去。這樣做就是為了填飽肚子,經常還弄得自己血淋淋的,狼狽不堪,始終過著煩躁不安的生活。從上世紀七八十年代過來的人都會有這種感受。然而等到有一天,貓開始追求審美,照鏡子、戴頭繩、穿新鞋,那就反映了時代的巨變。現在不少人不正是過著這種日子嗎?所以,時下才具備提出“鞋子論”的現實基礎。
相關閱讀:
更多內容>>>歡迎進入【理論頻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