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 理論 >>
《共青團干部魅力提升12法》獨家連載
第十二章 尊重歸心法
2013年03月19日10:29   來源:人民網-理論頻道
【字號 】 打印 社區 手機點評  糾錯 E-mail推薦: 分享到QQ空間 分享


返回>>>《共青團干部魅力提升12法》,中國青年出版社,吳慶主編

魅力原理

Key words:平等 康德道德倫理學 需求層次理論

什麼是尊重?《現代漢語詞典》解釋是“尊敬、敬重﹔重視並嚴肅的對待”。“歸心”在《現代漢語詞典》中是“心悅誠服而歸附”,是基於一種讓人心悅誠服的行為而產生的后果。因此,從這個角度說,尊重歸心就是因為尊重的行為讓他人心悅誠服,進而讓他人歸附。

尊重歸心法是指團干部在平等的基礎上尊重團員青年的人格及其差異性,使雙方在心理、情感上趨近而達到融洽,讓團員青年真正從心裡認同、誠服團干,同時使團干部提升自身魅力並贏得尊重的方法。

從哲學的角度看,尊重是基於人與人之間平等關系上的道德要求,是一種源發自內心的道德行為,是最基本的道德價值。一切道德價值的基點在於對人格的尊重,雖然每個人在地位、性別、年齡、職位、宗教信仰等方面有所不同,但是人與人之間在人格上是沒有貴賤之分的。“人生而平等”,這句話起源於自然法,自然法思想肇始於古希臘時期,距今己有兩千幾百年的歷史,它的基本觀點是人生而平等,確切含義是每個人生來做人的資格平等。被馬克思譽為第一個人權宣言的美國《獨立宣言》,庄嚴地宣告了人生而平等是不証自明的真理,即天賦人權。在平等的基礎上,尊重人的人格和權利、接納人的差異性,強調他人(包括自我)的人格尊嚴的不可侵犯性。“是的,我貧窮,我低微,我不美麗,但當我們的靈魂穿過墳墓站在上帝的面前時,我們是平等的!假如上帝賜予我一點美貌和財富,我要讓你感到難以離開我,就像我現在難以離開你一樣。”經典文學名著《簡愛》中孱弱的女主人公的吶喊如同沉悶夏天的一個驚雷驚醒了那些彷徨郁悶中的人們。她用行動給我們上了生動的一課——人格第一。

從倫理學的角度看,康德的倫理學是這樣表述的,尊重事實對任何一個人都應負有一定的道德責任。就其實踐意義而言,這種規范性尊重顯然是把普遍有效性作為其實踐目標:它指向作為尊重主體的人與被尊重對象之間應然的道德關系,以建構某種理想的道德共同體為目的。共同體中的人們自然地擁有這樣一種需求,希望他人不傷害脆弱的自我,希望獲得一種他人對其個體性的最起碼的尊重。正是從這種基本的精神性需求中,產生了對尊嚴的價值訴求。

從心理學的角度看,美國人本主義心理學家馬斯洛的需要層次論中也闡述了人的尊重需要。他把人類的動機分為五個層次即生理需要、安全需要、愛與歸屬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實現的需要。(圖1)

圖 1 馬斯洛需要層次理論圖示

馬斯洛需要層次理論認為生理需要只是人們最基本的需要,但人類不會安於最低級的需求,會追求更高層次的需求。其中,尊重需要包括兩方面,一是自己對自己的尊重即自尊,對獲得信心、能力、成就、獨立和自由等的願望。二是得到他人的尊重,如獲得威望、賞識、贊許、接納、關心等。

同時,尊重他人也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體現了以人為本的理念。孔子的“仁者愛人”,有教無類﹔孟子的“愛人者,人恆愛之﹔敬人者,人恆敬之。”等等,都強調了尊重的重要性。儒家經典《弟子規》教導我們要“入則孝”“出則弟(通‘悌’)” “泛愛眾”“親仁”,大致來說就是要我們遵循尊重長輩親近他人的基本禮節,這體現的就是對人的尊重。尊重要首先從我們的父母,從我們的家人做起,然后推及他人,我們要將他人看作自己的家人一般。

(責編:朱書緣、趙晶)

相關專題
· 理論書庫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焦點新聞
48小時排行榜 48小時評論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