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八大和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的新型城鎮化戰略與部署,是我國調整經濟結構、轉變發展方式的重大戰略舉措,這對率先提出以新型城鎮化為引領、“三化”協調科學發展的河南是一個重大機遇。我們要清醒認識,抓住機遇,乘勢而上,但同時又要以全新的思維和方式,大膽開拓,勇於創新,努力解決當前存在的城鄉二元結構等一系列復雜問題,使新型城鎮化建設成為我省釋放巨大內需潛力、促進“三化”協調科學發展的“倍增器”。
市場化取向。加快新型城鎮化建設,要充分發揮政府的主導作用,政府要積極推進,但這種推進主要是表現在對城鎮體系的規劃上,對項目工作的組織實施上等,在建設過程中,既不能畏首畏尾,放任自流,貽誤發展時機,也不能靠簡單的行政命令,下指標、分任務、一窩蜂,急於求成,讓農民被上樓、被城鎮化﹔要尊重農民意願,堅持市場化取向,探索多種實現方式,按市場規則配置資源。政府要投資公共基礎設施,市場資金可投資項目建設,政府應積極牽線搭橋引入民間資本,但不能以城鎮化名義大搞商品房開發。要著重圍繞城鎮化發展中面臨的發展方式轉變和結構調整、土地節約集約利用、戶籍和社會管理、資源支撐和生態環保等問題,實現體制機制創新,正確處理各方面利益關系,為持續發揮城鎮化效應提供有效的制度保障。
產業化支撐。傳統城鎮化主要是農民異地轉移,進城務工經商。新型城鎮化既要鼓勵和支持異地轉移就業,更要著眼於積極發展小城鎮和新型農村社區,注重人口集聚與產業集聚的協調推進。推進新型城鎮化建設,尤其要強調產業支撐,否則城鎮化就會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要依托中心城市和縣城,以城鎮功能完善吸引產業集聚,以產業集聚促進人口集中,形成以產興城、依城促產、產城互動發展格局。要按照資源集約利用、功能集合構建、人口有序轉移的要求,提升產業集聚區建設水平,形成一批規模優勢突出的產業集群和新型工業化示范基地。要規劃建設一批商務中心區和特色商業區,推動金融、會展、商務、創意和特色商貿、文化休閑等服務業合理布局,打造區域服務中心,使城鎮化建筑在堅實、可持續的發展基礎上。
信息化貫穿。當前,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深入發展,但“四化”不是孤立的,而是在融合、互動、協調中實現的。隨著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和普及應用,信息化已經成為一種全面、動態、優化的資源配置方式,它既是新型工業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的固有之義,又是提升這“三化”水平的重要手段,推進新型城鎮化建設,必須堅持以信息化貫穿。要加快實施寬帶中原、智慧中原、無線城市等重大基礎建設工程,使之與推進新型城鎮化緊密結合。要加快建設電子政務、電子商務、交通、現代物流等公共信息服務平台和業務應用平台,積極發展物聯網、雲計算、高端軟件、新興信息服務等新一代信息網絡技術。要整合涉農信息資源,推動電信運營企業加快農業農村綜合信息服務平台建設,形成信息化建設高地,為新型城鎮化建設提供有力的信息支撐。
創新性發展。建設新型城鎮化,不能再是簡單的人口比例增加和城市面積擴張,也不能變成違背農民意願的大拆大建和掠奪式的低價流轉,要從“廣度”向“深度”發展,要圍繞城鎮化發展中面臨的發展方式轉變和結構調整、土地節約集約利用、戶籍和社會管理、資源支撐和生態環保等問題,實現體制機制創新,為持續發揮城鎮化效應提供有效的制度保障,使各類生產要素自由流動、優化配置。要著力實現產業結構、就業方式、人居環境、社會保障等一系列由“鄉”到“城”的重要轉變,使農民在擁有土地、房屋等資產實現與城市對接的同時,在教育、醫療、就業、社保等公共服務和福利上跟城市接軌,實現城鄉一體化發展。同時還要保障糧食安全,注重綠色發展,加強環保節能,加強社會建設,實現公共服務均等化。⑥4
(作者系河南省社科聯副主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