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是現代經濟的核心。金融要成為現代經濟的核心,就必須為實體經濟服務,金融脫離了實體經濟將成為無源之水、無本之木。黨的十八大報告指出,深化金融體制改革,健全促進宏觀經濟穩定、支持實體經濟發展的現代金融體系。當前,我們正處於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關鍵時期,做好新時期金融工作,必須按照這一要求和部署,切實提高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水平。 回顧這場國際金融危機的歷史我們發現,此次國際金融危機與上個世紀30年代經濟危機有著極大的不同,以前的危機主要是因為實體經濟出了問題,而現在的這次危機基本上是金融出現了問題或與金融緊密相關,根本原因是金融脫離實體經濟發展。現在,如何處理好金融與實體經濟的關系,成為各國經濟發展必須考慮的問題。對於我國而言,盡管我國在金融部門商業化改革方面取得了顯著進展,監管也得到了強化,但現階段金融對實體經濟的支持還不夠及時有力,金融業的服務能力和水平與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相比還有不小差距,比如,金融資源分配不均造成小微企業融資出現困難、經營面臨困境﹔社會融資結構不合理造成金融體系風險積聚而得不到有效緩釋﹔缺少有效配置工具導致不同行業和區域金融資源分配不均﹔金融市場廣度和深度不夠,造成金融在發揮正向作用的同時負面效果顯現﹔資金使用監控有效性不夠,導致虛擬經濟體內出現資產泡沫、資金脫離實體經濟自我循環,等等。可以說,使金融更好地服務實體經濟還任重道遠,需要進一步深化金融改革,處理好虛擬經濟和實體經濟的關系,從而促進經濟持續健康發展。 金融更好地服務實體經濟,首先需要合理界定金融服務與實體經濟的關系。金融服務一方面能夠促進實體經濟的發展,使實體經濟得到其發展所需的資金,有效緩解制約實體經濟發展的資金瓶頸。但與此同時,信用的過度擴張會造成資金在金融體系內的膨脹和循環,助推資產泡沫形成,引發資源錯配,造成經濟體系相對價格關系混亂,進而加速實體產業空心化。基於金融服務的特性,要想讓金融服務成為經濟發展的推進劑,就必須合理界定金融服務與實體經濟的關系,特別是通過建立相應的監督機制,實現信用限度的合理擴張,從而防止金融業由於創新過度而劍走偏鋒、脫離實體經濟自彈自唱。 其次,金融更好地服務實體經濟必須遵從國家政策導向,有所為有所不為。一方面,金融業服務實體經濟必須貫徹國家宏觀調控政策、產業政策、區域經濟政策等國家經濟發展戰略,真正解決金融當前時點突出服務什麼樣的實體經濟問題,界定有效支持的范圍。比如,當前通過金融服務支持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促進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建設,服務國家主體功能區規劃,鼓勵企業進行研發和技術創新等等,這些都是金融服務的大有可為之處。在這些領域,可以創新金融工具,合理改變信用政策工具來促進經濟發展。另一方面,發展金融業必須堅持金融的去杠杆化,堅決打擊以錢炒錢的行為,避免金融脫離實體經濟的需求,這是金融服務實體經濟不可為的關鍵所在。 總之,縱觀國內外經濟形勢,我國金融服務仍處於大有可為的歷史機遇期。隻要把握好虛擬經濟與實體經濟的關系,降低金融系統風險,使金融更好地服務於實體經濟,我國金融業發展又將迎來一個春天。 (作者單位:湖南大學)
(來源:經濟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