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約煉“虎膽” 成就西安事變
對陝軍而言,因為《漢中密約》的簽訂,免於與紅軍交戰,楊虎城抽出兵力和資金,從事陝西省的公路、水利、綠化、文教衛生等惠民建設,並將蔣介石的“扼虎”政策,巧妙地變成了“益虎”政策,從而壯大了陝軍的實力,繼而引出了3年后的西安事變。根據如下:
一、《漢中密約》簽訂一事的主人公是楊虎城、共產黨,還有未出場的蔣介石。“西安事變”的主人公也是楊虎城、共產黨、蔣介石。還有一個主人公張學良。因由《漢中密約》,紅軍壯大了實力,致使張學良的陝北“剿共”連連敗北,這才迫使他成了“西安事變”的主人公之一。
二、《漢中密約》前台在漢中,后台則在西安﹔“西安事變”也發生在西安,二者是同一個舞台同一台戲。
三、《漢中密約》口號是“聯共反蔣,共同抗日。”“西安事變”的主要口號:“聯共逼蔣,共同抗日。”
四、楊虎城請纓抗日的“泣告全國書”、孫蔚如代表楊虎城致徐向前、陳昌浩請求派使和談的親筆信,以及共產黨號召全民抗戰的“八一宣言”中,都引用了同樣的一句成語:“兄弟?於牆,外御其侮。”由此發展為“停止?牆,共御外侮”的迫切願望,進而喚起了國共兩黨“?牆御侮”的根本覺悟。
五、《漢中密約》源於中共1933年1月的統戰宣言,又稱“一月宣言”﹔“西安事變”的促成因素是共產黨於1935年8月1日號召全民抗戰的“八一宣言”。這就構成了“序曲”與“主歌”基調的一致性。
六、二者體現了“序曲”至“主歌”的漸進性。《漢中密約》 的反蔣是隱蔽的﹔而“西安事變”之反蔣是公開的、激烈的。乃至發展為“捉蔣”“逼蔣”“兵諫”。促使其變化發展的一個重要原因是:楊虎城通過《漢中密約》溝通了與共產黨的組織聯系,並從中煉出了“虎膽”。
(本文出自長篇紀實文學《1933:影響中國歷史走向的漢中密約》,長征出版社即將出版,作者李伶為原第二炮兵政治部文藝創作室主任,中國作家協會會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