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中國的城鎮化發展如何因勢利導、趨利避害,避免哪些誤區?需如何實現可持續健康發展?
辜勝阻:推進城鎮化要避免五個誤區:一要防有城無市的過度城鎮化,城鎮化缺乏產業支撐,避免使新市民變游民、新城變空城的“拉美化陷阱”。城鎮化要重點解決的是“人往哪兒去”的問題。現在有人主張把大城市做得特別大,北京這樣的2000萬人的大城還要做到5000萬人。這種思路不可取。我認為城鎮化不是做大,而是應把小城市做多,把城市群做多。二要防有速度無質量的城鎮化,避免地方一哄而起搞大躍進,一味追求城鎮化的高速度和規模擴張,陷入速度至上陷阱。三要防城鎮化的“房地產化”,過度依賴土地財政,避免過高地價推高房價、陷賣地財政陷阱。四要防地方政府以地生財,消滅村庄,大量農民“被上樓”,陷掠奪式發展陷阱。五要防特大都市“大城市病”,避免重物的城鎮化而輕人的城鎮化,陷高樓林立而居民幸福感下降、環境惡化、特大城市人口過度膨脹、資源粗放開發陷阱。
如何推進城鎮化可持續健康發展非常關鍵。我認為應該堅持“兩條腿”走路,一是依托大城市發展城市群,採取組團式的城市結構,實現城市集聚效應和規模效應。發展城市群推進城市化要科學規劃城市群規模和布局,加強城市群內交通、通訊和網絡等基礎設施建設,通過發展“智慧城市”推動內涵型城市化發展。要與資源環境承載能力相適應,把生態文明理念和原則全面融入城市發展全過程。二是大力發展中小城市,特別是做大縣城,發展縣城經濟,以外延的據點式發展為特征,建設有吸引力的中小城鎮,尤其是在中西部地區重點依托縣城發展縣域城市,引導流動人口向中小城市分流。改變城市體系“頭重腳輕”態勢,減緩特大城市人口膨脹壓力和四面“霾”伏這類“大城市病”。三要創造更多穩定的就業,沒有產業基礎的城鎮化只是唱“空城計”。“拉美陷阱”的教訓告訴我們,城鎮化的可持續發展必須要有產業和就業支撐,新市民在城市必須要有穩定的工作和收入。
記者:像您所說,城鎮化並非簡單的“造城”運動,要讓農民進城后能夠真正地自食其力,激發民間資本的創富活力,解決新市民安居和創業“錢從哪裡來”的問題至關重要,對此您有什麼政策建議?
辜勝阻:新城鎮化是一項高成本的系統工程,不論農民工是進城置業或是返鄉自主創業,還是解決新城鎮化過程中的基礎設施投資和公共服務支出,均需要大量資金支持。解決“錢從哪裡來”的問題至關重要。
一方面是要推進金融改革特別是農地金融的改革,以土地使用權為抵押進行融資貸款,使農民“沉睡的土地”變成其創業、置業的資本,利用好土地資本化紅利,盤活土地的同時,為進城從事二、三產業的農民提供創業資金。另一方面,要發展以小貸公司和村鎮銀行為主的草根金融,開發適合城鎮化建設的金融產品和服務,支持農民工的草根創業和草根經濟。
記者:推動城鎮化和農民工市民化必須涉及到多項改革,您覺得應該如何將城鎮化與改革結合起來?難點在哪?又該如何解決?
辜勝阻:在城鎮化的過程中,我們要通過農民市民化,實現農民的市民夢、創業夢、住房夢,讓農村轉移人口進得來、住得下、留得住、融得進、可創業、能就業,成為城鎮建設者和發展成果分享者,成為城鎮活力、創造力和競爭力的重要來源。
推動城鎮化和農民工市民化涉及到土地制度改革、戶籍改革、財政金融改革、公共服務改革等等,但是最難的是土地制度和戶籍制度改革。一要深化土地制度的改革,改變土地城鎮化大大快於人口城鎮化的局面,在城鎮化過程中要集約用地,降低地耗,要在保護農民土地財產權的前提下,推動土地的自願流轉,使人口向城鎮集中過程中,土地向種田能手集中、產業向城鎮工業區集聚。二要推動戶籍制度改革。三要推動財稅金融體制改革。四要推動公共服務體制改革。五要改革縣市管理體制。擴權強縣,做大縣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