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淑文上機通電檢測改裝后的航電系統。
譚 超攝
黨的十八大要求,堅定不移把信息化作為軍隊現代化建設發展方向,推動信息化建設加快發展。深入開展信息化條件下軍事訓練,增強基於信息系統的體系作戰能力。伴隨電子信息技術飛速發展,與戰斗機作戰性能密切相關的航電系統已和飛機平台、機載武器一樣,成為衡量現代軍機作戰性能的“三大要素”,是國家航空科技水平的重要標志。
科技強軍
“擁有先進航電技術是每一位‘航空人’孜孜追求的強軍夢。”為打造戰鷹的信息化翅膀,空軍裝備研究院某所研究室主任陳淑文帶領他的團隊,緊盯未來空戰模式,潛心軍機航電系統研究,主持參與了21項國家和軍隊重大課題,取得了一批重要科研成果。而剛剛研制成功的飛行實時監控評估系統,更是讓我軍的戰機如虎添翼。
戰鷹角逐 “電子判官”定勝負
在世界飛行史上,70%至80%的飛行事故,都與偶然的人為因素相關。在我國空軍的歷史上,此類事故也不鮮見。陳淑文認為,偶然因素不可避免,但如果有了實時監控手段,戰機飛行的安全性就能得到極大提升。
飛行實時監控系統,是一項龐大的系統工程,項目涉及技術體制、網絡規劃、組網協議、傳輸速率等,每一項都是難啃的“硬骨頭”。在項目獲得批准之后,陳淑文帶著研究團隊上高原、走戈壁,採集數據,集智攻關……他暗下決心,“一定要研制出飛行實時監控系統,為戰機護航!”幾經磨礪,人們終於見到了成功的曙光。
可就在這時,陳淑文對這套系統有了更高的要求:不僅要能監控,還要能對空戰對抗進行實時評估,一舉突破航空兵對抗訓練的評估“瓶頸”。
雲端上的戰機角逐,該如何判定勝負?要增加“電子判官”這一立項時沒有的功能,需要確定數百條評估數據,並在傳輸幾千個系統信息要素的同時,保証戰機航電系統的穩定性,風險之大不言而喻。好心人勸他說,相關技術短期內實現不了,勸他別去冒這個險。但陳淑文堅信,沒有攻不下的科學堡壘!
歷經5年艱辛耕耘,他終於帶領團隊成功研制出飛行實時監控評估系統。在成果鑒定評審會上,專家們評價說,這一系統創造性地實現了飛機武器平台與指揮體系無縫交鏈,有效提升了航空兵體系對抗信息化水平,這是轉變航空兵部隊戰斗力生成模式的重大創新和突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