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 理論 >>
尋找十八大后轉型與改革突破口
——中改院改革形勢分析座談會專家觀點綜述
記者 張飛 吳攀龍
2013年02月01日10:01   來源:經濟參考報
【字號 】 打印 社區 手機點評  糾錯 E-mail推薦: 分享到QQ空間 分享


人民日報:遲福林:城鎮化要走公平可持續新路

遲福林:機遇潛力紅利 十八大后的轉型與改革

2013年1月12日,中國(海南)改革發展研究院在北京舉辦改革形勢分析會。來自國家發改委、財政部、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國勞動保障科學研究院、中國行政體制改革研究會、中國改革基金會、清華大學、中國政法大學等機構的專家學者就十八大后轉型與改革的重要作用、突出特點、重大任務、路線圖與時間表、統籌協調機制等問題進行了深入研討。

轉型與改革牽動發展全局

轉型與改革紅利空間巨大,把握轉型與改革主動權。中國(海南)改革發展研究院院長遲福林指出,與過去相比,未來幾年改革的內外環境發生深刻復雜的變化:轉型與改革高度融合在一起﹔改革面臨的利益矛盾更為突出﹔改革的時間和空間約束增強。在這個特定背景下,“改革是中國的最大紅利”,就在於我國有著以城鎮化為依托的巨大內需潛力,有著轉型與改革的巨大空間,以及由此形成的重大戰略機遇。2013年的改革已到“窗口期”,倒逼我們要牢牢把握改革的主動權。

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有賴於體制改革的新突破。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黨組成員、辦公廳主任張軍擴認為,當前我國經濟發展方式面臨五個方面的突出問題:一是過分依賴投資驅動使得儲蓄與消費關系不協調﹔二是過分依賴外需驅動使得內外部經濟不協調﹔三是增長模式粗放,資源環境壓力持續增大﹔四是傳統競爭優勢不斷減弱,創新驅動的增長模式難以形成﹔五是收入差距大,公共服務不均,社會管理面臨較大挑戰,經濟與社會發展不協調。而這五大問題的體制根源在於:一是政府與市場關系沒有理順﹔二是市場機制建設存在較大缺陷﹔三是國有部門的制度缺陷﹔四是科研和教育體制問題影響創新能力和文化軟實力。

以轉變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為重點部署新階段改革。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常務副理事長鄭新立認為,十八大提出的改革任務很多,要選擇阻礙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方面進行改革,這樣對實現經濟快速發展有推動。十八大提出的核心是處理好政府與市場關系。政府方面重點是理順重大比例關系:一是圍繞投資率過高、居民消費率過低進行改革,首要的是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二是盡快解決公共服務供給不足的問題。市場方面重點是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機制性作用:一是以金融體制改革釋放金融潛力﹔二是加快建立城鄉一體化發展制度的改革﹔三是科技體制改革﹔四是稅制改革,為第三產業發展創造良好的政策環境。

(責編:萬鵬、朱書緣)

相關專題
· 汪玉凱專欄
· 遲福林專欄
· 鄭新立專欄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焦點新聞
48小時排行榜 48小時評論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