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八大報告提出,要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同時建設與我國國際地位相稱、國家安全和發展利益相適應的鞏固國防和強大軍隊。統籌經濟建設和國防建設,走軍民融合式發展之路,是強軍固防的最佳途徑。
相離者弱,相反者亡
1937年,軍事學家蔣百裡先生在其《國防論》中提出:“民族的生活條件與戰斗條件一致者強,相離者弱,相反者亡。”戰爭耗費巨大,打的是國家綜合實力,特別是未來的信息化戰爭,勝負更多的是取決於和平時期的國防和軍隊建設。在當前國家安全和發展面臨強國戰略壓力,與周邊國家領土爭端增多,經濟高速發展不斷積累國內矛盾的情況下,盡快實現富國強軍的目標就顯得尤為重要。
“強兵必先理財”(蔣百裡語),世界上鮮有不會理財而富國強軍者。軍事強國在其富國強軍的歷史進程中,均有正確的、適合本國國情的理論來指導其國防和軍隊建設。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前的1914年,被稱為20世紀亞當·斯密的國防經濟學創始人——赫斯特,出版了《戰爭的政治經濟學》,首次全面地論述了經濟建設與國防建設的關系問題。1935年,德國的軍事家魯登道夫出版了《總體戰爭論》,要求將民族、國家和經濟密切結合為一個有機總體。新中國成立之初,毛澤東同志就在《論十大關系》中提出國防科技工業建設應和民用工業結合的思想。黨的十七大、十八大都提出,堅持走中國特色軍民融合式發展路子,統籌經濟建設和國防建設,實現富國與強軍相統一的目標。這既符合我國安全和發展目標,又適應國防經濟建設規律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