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 理論 >>
第四章 鑒史取勢:讀懂那些事、那些人
2012年12月20日13:40   來源:人民網-理論頻道
【字號 】 打印 社區 手機點評  糾錯 E-mail推薦: 分享到QQ空間 分享


三、評價歷史人物:從毛澤東的一篇文章說起

人是什麼?“不是天使,就是魔鬼”,這能否成為評價一個人,特別是評價歷史人物的態度和准則呢?

解答這個問題,可以從一篇文章說起。1956年11月12日,為紀念孫中山誕辰九十周年,毛澤東在《人民日報》發表了《紀念孫中山先生》一文。

了解中國近現代歷史的人都知道,辛亥革命的爆發,推翻了統治中國幾千年的君主專制制度,開創了完全意義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其領導者是孫中山﹔中國共產黨成立后,黨領導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建立了人民當家作主的新中國,其領導者是毛澤東。那麼,共產黨和新中國的領袖毛澤東,如何評價國民黨和中華民國的創始人孫中山,這本身就不能不引起人們的興味。

這篇文章的確不簡單。文章寫作的1956年,是新中國成立后一個非常重要的年份。在這一年,我們基本完成了對生產資料私有制的社會主義改造,在中華大地上破天荒第一次建立了社會主義制度。於是,黨開始領導人民對社會主義建設道路進行艱辛探索。

如何在經濟文化落后的中國建設社會主義?與進行革命斗爭的經驗相比,黨缺乏充分的理論和思想准備,也沒有實踐經驗,再加上當時的國際環境使然,所以,在新中國成立初期,我國隻能採取“一邊倒”的外交策略,在政治上站到以前蘇聯為首的社會主義陣營一邊,在經濟上學習前蘇聯的經驗,並獲得來自社會主義大家庭的經濟援助。實踐証明:這在當時是非常必要的,如在第一個“五年”計劃中,前蘇聯援助我國的一百五十六個項目,就對我國奠定工業化基礎起到很關鍵的作用。但是,前蘇聯經驗並不都是成功的,而前蘇聯的成功經驗也未必都符合中國實際。

同年2月,蘇共二十大的召開,就充分暴露了這一點。在會議的最后一天凌晨,赫魯曉夫突然拋出了一份長達四小時的題為《關於個人迷信及其后果》的“秘密報告”。報告揭露了斯大林獨斷專行、濫用權力,特別是粗暴地踐踏社會主義民主、破壞法制,將肅反斗爭嚴重擴大化等錯誤。客觀地講,這個會議破除了長期以來對斯大林的個人崇拜,打破了在一些社會主義國家存在的不顧國情、盲目照搬“蘇聯模式”的教條式束縛,在國際共產主義運動內部起到思想解放的積極作用。但是,赫魯曉夫“秘密報告”的基本傾向是全面否定斯大林,而這種不考慮歷史環境、缺乏全面分析的評價態度和過於輕率的做法,實際上所導致的后果,卻是否定了整個斯大林時代及其蘇共的那段歷史。再加上西方有些國家利用這一報告掀起了反共、反社會主義制度的惡浪,在國際共產主義運動內部造成了嚴重的思想混亂。這種混亂產生的直接影響,表現在社會主義國家內部,就是同年6月在波蘭發生的波茲南事件和10月發生的匈牙利事件﹔ 而表現在資本主義國家的共產黨方面,則一度出現了退黨風潮。

那麼,如何看待蘇共在社會主義建設中的失誤?如何評價斯大林的功過,把他看作天使,還是魔鬼?這成為困擾各國共產黨人的現實難題。究竟應以什麼樣的態度來評價歷史人物,也異常緊迫地擺在中國共產黨人面前。

毛澤東和中國共產黨人並沒有把斯大林從天使打成魔鬼,而是把他還原回人間。同年8月30日,在分析和總結了前蘇聯的經驗教訓后,毛澤東指出:

蘇聯發生的錯誤,像斯大林的錯誤,它的位置是什麼呢?是部分性質的,暫時性質的,雖然聽說有些什麼東西有二十年了,但總是暫時的,部分的,是可以糾正的。蘇聯的那個主流,那個主要方面,那個大多數,是正確的。俄國產生了列寧主義,經過十月革命變成了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它建設了社會主義,打敗了法西斯,變成了一個強大的工業國。……所以,要加以分析。我們說過,對斯大林要三七開。他們的主要的、大量的東西,是好的,有用的﹔部分的東西是錯誤的。

當然,這個評價是否完全公允,這裡不作具體討論。事實上,毛澤東也說過,對於斯大林的錯誤,究竟是三七開,還是二八開,還是可以討論的。但與赫魯曉夫持全面否定的態度不同,毛澤東始終認為,斯大林的成績是主要的,錯誤是次要的。

需要指出的是,毛澤東對斯大林的這個基本評價,並不受個人好惡所左右。同年9月,毛澤東在回憶起新中國成立伊始訪問前蘇聯的情況時就說過:“我在見到斯大林之前,從感情上說對他就不怎麼樣。……他和列寧不同,列寧是把心給別人,平等待人,而斯大林則站在別人的頭上發號施令。他的著作中都有這種氣氛。我見到他以后就更不高興了,在莫斯科的時候和他吵得很厲害。”他還回憶起自己寫過的三篇歌頌斯大林的文章:“這不是對斯大林個人的,而是對蘇聯黨的。延安的那篇文章,我拋掉了個人感情,把他當做社會主義國家的領袖。那篇文章還比較有生氣,其他兩篇不是出於內心意願,而是出於需要。人的生活就是這樣矛盾的,感情上不願寫,但理智上不這樣不行。” 可見,從個人角度看,毛澤東對斯大林並沒有太多的好感。那麼,毛澤東又為什麼要在赫魯曉夫全面否定斯大林后,挺身而出為自己並不喜歡的斯大林說句公道話呢?而且還在很長的一段時間內經常講、反復講。這是因為,從總體上看,正如鄧小平所指出的,評價歷史和人物,都要提倡全面的科學的觀點,防止片面性和感情用事,這才符合馬克思主義,也才符合全國人民的利益和願望。

從毛澤東對斯大林的評價中,我們可以深切地體悟到,他所遵循的是歷史唯物主義所倡導的那種歷史的、分析的態度和方法。也正是循著這種評價歷史人物的科學態度和方法,他在兩個多月后完成了《紀念孫中山先生》一文。這篇文章的寫作和發表,一方面,可以向赫魯曉夫及其他社會主義國家,進一步表明我們對待前蘇聯和斯大林問題的總體看法﹔另一方面,也可以向被“斯大林現象”所惑、所縛、所累的人們,明確闡明評價歷史人物所應堅持的科學態度和方法。

(責編:張湘憶、趙晶)

相關專題
· 理論書庫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焦點新聞
48小時排行榜 48小時評論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