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大報告指出,以科學發展為主題,以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為主線,是關系我國發展全局的戰略抉擇。
如何按照十八大的部署要求,加快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記者就此採訪了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宏觀經濟部研究員張立群。
世情國情的深刻變化逼迫我們不轉不行
張立群:國際金融危機發生后,國內外經濟形勢發生了深刻變化,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是適應這些變化,因勢利導,在更高的起點上啟動我國新的更高水平、更小代價、更可持續發展的戰略性抉擇,是不可違抗的客觀規律。
如何理解我國經濟發展的國內外市場環境發生的深刻變化?我覺得可以從四個方面來看。第一,外貿出口市場擴張速率減慢。國際金融危機后國際市場的擴張速率明顯減慢,2001-2007年,世界貨物貿易進口額年均增長14.1%,2008-2011年則降低到3.8%。經過持續快速擴張,中國出口產業已經形成相當大的規模。與此同時,新興發展中國家勞動密集型制造業規模持續較快擴大,美國近年開始啟動再制造業化活動,國際市場競爭越來越激烈。
第二,隨著大城市特別是特大城市發展空間約束的增強,城市住行為主的消費結構升級活動進入了調整期。出行這一塊,2002-2010年,轎車產量年均增長31.2%,2011年降低到5.8%,2012年1-8月份同比增長8.4%,受城市汽車保有量承受能力的限制,預計轎車進入家庭步伐將放慢。居住方面,2002-2009年,城鎮商品房銷售面積年均增長19.8%,2010-2011年年均增長降低到7.7%,2012年1-8月份同比下降4.1%,受城市特別是大城市、特大城市發展空間和土地供給潛力限制,預計城鎮居民居住水平提高速率也將減慢。
第三,國內投資增速降低。受城市發展空間、地下設施配套能力、地方政府資金能力的限制,以城鎮建設為主的投資擴張能力減弱﹔受產能過剩問題制約,企業和產業投資活動也趨緩。這些都導致投資增速下降。
第四,要素成本水平明顯提高。2002-2011年,城鎮單位就業人員平均貨幣工資由每年12373元增加到41799元,增長了237%﹔工業生產者購進價格指數上漲了70%,建筑安裝工程價格指數上漲了52%。勞動力、土地、資金、資源等生產要素價格持續上漲,企業生產成本大幅提高。
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是主攻方向
張立群:十八大報告指出,要推進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這是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主攻方向。我們要按照十八大的戰略部署,以改善需求結構、優化產業結構、促進區域協調發展、推進城鎮化為重點,著力解決制約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的重大結構性問題,進一步消除體制機制性弊端,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機制,這是推動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關鍵環節。
——牢牢把握擴大內需這一戰略基點,加快建立擴大消費需求長效機制,完善社保機制,釋放居民消費潛力,讓他們不但有錢可花,還要敢花。
——重點推動戰略性新興產業、先進制造業健康發展,利用信息化契機,加快傳統產業轉型升級,推動服務業特別是現代服務業發展壯大。
——完善市場競爭規則和秩序,放開市場准入、嚴格破產制度和完善市場退出機制、完善市場定價機制,使好的企業順暢進入,差的企業及時退出,促使企業素質不斷提高,產品和服務質量不斷提高,產業結構不斷優化。
——提高市場配置資源的效率,保証各種所有制經濟依法平等使用生產要素、公平參與市場競爭、同等受到法律保護。
——根據市場競爭要求,加快完善企業治理結構,增強責任約束,特別要加強與企業研發能力、品牌競爭力和成本管理能力有關的各類機制改革。
我們要按照十八大繪就的“路線圖”,把推動發展的立足點轉到提高質量和效益上來,著力激發各類市場主體發展新活力,著力增強創新驅動發展新動力,著力構建現代產業發展新體系,著力培育開放型經濟發展新優勢。
增強政府公共服務和社會管理職能
張立群:改革開放,是我國發展的最大“紅利”。在穩妥推進經濟體制改革的同時,要進一步推進政府自身改革,按照十八大報告的要求,使政府職能盡快向創造良好發展環境、提供優質公共服務、維護社會公平正義轉變。要加快完善政績考核體系,增強民主監督,切實減少政府對經濟活動的直接參與,切實增強政府在公共服務和社會基本保障方面的責任和能力,增強社會管理方面的責任和能力。
政府公共服務和社會管理職能的增強,將為城鎮化提供積極支持。隨著城鎮化進程加快,我國經濟的發展潛力和發展空間將持續擴大。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重大實質性進展,必將為我國經濟發展奠定新的堅實基礎,必將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提供堅強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