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 理论 >>
孙志刚:加快创新驱动 持续深化医改
2012年11月23日16:32   来源:人民网-理论频道
【字号 】 打印 社区 手机点评  纠错 E-mail推荐: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


创新驱动,三年医改探索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道路

深化医改是贯彻科学发展观的重大实践行动,是维护13亿人民群众健康福祉的重大民生工程。2009年,我国政府启动了新一轮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三年多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各地区、各部门团结协作,攻坚克难,推动改革取得了重大阶段性成效,人民群众得到了明显实惠,社会各界给予了充分肯定,国际社会给予了积极评价。中国能够在医改这一世界性难题上取得突破,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以人为本,遵循规律,把创新作为深化改革的驱动力,并贯穿于改革的全过程。

第一,创新核心理念,确保改革沿着正确方向推进。理念是行动的先导,创新理念是凝聚改革共识的思想基础,也是持续深化改革的行动指南。中国政府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将维护和保障全体人民的基本健康权益作为新医改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提出“把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作为公共产品向全民提供”的核心理念,这是维护公共医疗卫生公益性的必然要求,是卫生事业发展从理念到体制的重大创新。一是把医疗卫生服务区分为基本和非基本,明确了提供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是政府应尽的职责,非基本医疗服务交给市场去完成,政府对医疗市场进行必要的监管和调节。二是明确了政府举办的医疗卫生机构是向人民群众提供公共产品的主要载体,既然是提供公共产品,就应该是公益性的,而不是营利性的,政府必须进一步明确办医目的和办医职责,增加财政投入,破除以药补医,扭转公立医疗机构的逐利行为。三是强调政府在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中的作用,对政府提供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和维护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公益性进行全新的制度设计,通过综合改革建立起长效的保障供给机制。三年来,我国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公平性、可及性显著提高,人民群众共享医改惠民成果,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得到有效缓解,实践证明这一核心理念是正确的。

第二,创新体制机制,构建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框架。建立新型制度的过程就是深化改革的过程,也是创新体制机制的过程。在新的改革理念指导下,我们着力破除旧有的体制机制,重新构建了全新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体系。一是建立全民医保制度。这是基本医疗卫生制度的基础。三年多来,我们不断加大财政投入,建立了以新农合、城镇居民医保、职工医保为主体,以多种补充保险和商业保险为辅助,以大病救助为兜底的中国特色的全民医保体系框架,织起了一个世界上覆盖人口最多的医疗保障网,使13亿多人口“病有所医”有了基本的制度保障。二是建立基本药物制度。这是基本医疗卫生制度的重要内容。经过三年强力推动,国家基本药物制度从无到有,在较短的时间内覆盖了所有政府办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群众用药负担明显减轻,用药安全得到保障,“以药补医”机制得到破除,结束了几十年基层以药补医的历史。三是建立基层运行新机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是提供公共产品的重要平台,我们通过综合改革,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立了公益性的管理体制、竞争性的用人机制、激励性的分配机制、规范性的采购机制、长效性的保障机制,重新构建了维护公益性、调动积极性、保障可持续的基层运行新机制。四是建立全科医生制度。这是促进医疗卫生服务模式转变的重要举措。加强全科医生培养基地建设,推进全科医生执业方式改革,实行家庭签约服务,提供全面健康管理,做好城乡居民健康“守门人”,逐步形成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新模式。五是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制度化。在全国城乡实施10大类基本公共卫生项目,对重大疾病和重点人群实施7大类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把公共卫生服务制度化、常态化、规范化。此外,还积极推进监管体制、药品流通、大病保险等方面机制创新,为促进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提供了有力制度保障。

第三,创新发展方式,推动公共医疗卫生可持续发展。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促进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加快转变发展方式,走出一条科学发展的新路。一是注重加强基层,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水平。三年多来,我们把大量的资金财力、人才技术、政策措施引导聚焦在基层,形成叠加集聚效应,重新构建了一个崭新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平台,改变了长期以来基层在整个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中的薄弱状况。二是注重预防为主,推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三年多来,中央财政投入近400亿元,为城乡居民提供均等化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提升了公共卫生服务能力,促进了卫生发展模式由重疾病治疗向全民健康管理的积极转变。三是注重公平可及,逐步缩小不同群体保障水平的差距。三年多来,我们优先满足困难群体看病就医基本需求,重点解决了破产企业退休人员、困难企业职工、领取失业保险金人员、在校大学生和农民工的参保问题,探索建立重特大疾病保障机制,提高大病患者的医保支付比例,减少了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现象的发生。四是注重科学管理,促进公立医疗机构从量的扩张转向质的提升。在公立医院全面推行便民惠民措施,推动科学化、精细化管理,规范诊疗行为,控制诊疗费用,改善了病人的就医环境和就医感受,促进公立医院由粗放型向集约型发展转变。五是注重调整结构,推进办医主体多元化。鼓励引导社会资本参与举办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满足城乡居民多层次、多样性的需求,逐步改变了长期以来办医结构单一的局面。

第四,创新改革路径,实现新旧体制平稳转换。医改三年来,我们坚持从实际出发,逐步探索出破解医改难题的实现路径。一是从保基本入手,从强基层起步。面对庞大复杂的医疗卫生体系和多层次多样性的服务需求,我们选择了从基本需求入手,以基层为突破口,分层次推进改革,这样既抓住了卫生事业发展的主要矛盾和薄弱环节,又减少了改革的阻力,使改革在短时期取得明显成效,让基层群众优先受益,增强了对改革的信心和认同。二是把增投入与建机制相结合。深化医改必然会伴随着大量的投入,如果增加的投入不和体制机制的改革创新结合起来,这些投入不但不能促进改革,很有可能会固化旧有的利益格局,反而为下一步改革增添阻力。因此推动医改强调了增加的投入必须和新机制的建设结合起来,用投入促改革,用投入换机制,实现了投入和改革的良性互动。三是从实际出发,谋划整体设计。我们坚持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在中央确定的原则框架内,鼓励地方大胆探索,进行改革试点,取得成功经验再总结上升为国家政策,使改革整体设计更加符合中国的实际,更加具有可操作性。四是建立了强有力的领导体制和推进机制。国务院成立了由20个部委组成的医改领导小组,李克强副总理亲自担任组长,领导全国的医改工作。各地也相应成立医改领导小组和办事机构。建立目标责任制,周密部署安排,层层分解任务,强化督促检查。这种强有力的组织保障,使新旧体制在短期内实现了平稳转换,没有引起大的社会波动,充分体现了我们的政治优势和社会制度优势。

三年多来,通过核心理念创新、体制机制创新、发展方式创新和改革路径创新,我们探索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医改道路,开创了人民群众得实惠,医务人员受鼓舞,卫生事业得发展、党和政府得民心的新局面,为推动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作出了积极贡献。

未来四年医保、医疗、医药将联动改革

“十二五”时期是深化医改的攻坚阶段,也是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关键时期,中国政府在年初颁布了“十二五”医改规划,未来四年将着力推动医保、医疗、医药联动改革,改革重点进一步聚焦。我们将继续奋力前行,不断开拓创新,把医改持续推向深入。

第一,健全全民医保体系,从形成框架向制度建设转变。三年多来,我国全民基本医保制度框架已基本建成,今后要在扩面提标的基础上进一步健全医保体系。要创新医保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重点在制度衔接、支付方式等方面加大改革力度,更好地方便群众就医结算,控制医疗费用过快增长。同时,加快推进重特大疾病保障机制建设,全面开展城乡居民大病保险,探索建立疾病应急救治基金,切实解决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要完善医疗救助制度和发展社会慈善事业,积极发展各类补充保险和商业健康保险,从制度上进一步筑牢、织密社会安全网。

第二,巩固完善基本药物制度和基层运行新机制,从打好基础向提升质量转变。三年多来,政府办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现了基本药物制度全覆盖,今后要进一步扩大基本药物制度实施范围,使之惠及更多的基层群众。要继续深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在健全长效稳定的补偿机制基础上,完善对基层医务人员的绩效考核办法,充分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不断提高基层机构运行效率。同时要继续推进基层信息化建设,加大力度培养以全科医生为重点的人才队伍,加强村医队伍建设,筑牢基层医疗服务网底。

第三,加快公立医院改革步伐,从试点探索向全面推进转变。主要是做好破除“以药补医”、创新体制机制和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三篇文章。以破除“以药补医”机制为关键环节,统筹推进管理体制、补偿机制、人事分配、药品供应、价格机制等综合改革,建立起体现公益性和高效率的运行新机制。今后四年将把县级医院作为改革的重点,2015年要基本完成县医院阶段性的改革。要积极鼓励社会办医,力争到2015年社会办医占整个医疗卫生的比例达到20%左右。

同时,还要统筹推进各项配套改革,进一步加大药品生产流通领域改革力度,规范生产流通秩序;加强医药卫生监管体制改革,强化对医疗卫生服务行为和服务质量监管等等。

创新是永恒的主题。医改是世界性难题,只有持续不断地开拓创新,才能探索出破解医改这个世界性难题的“金钥匙”,推动我国卫生事业科学健康发展,逐步建立符合国情惠及全民的新机制。

(作者为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国务院医改办公室主任)

(责编:赵晶、秦华)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焦点新闻
48小时排行榜 48小时评论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