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加強和深化對創新驅動發展問題的研究
結合中國實際,筆者認為,對創新驅動發展的研究應以“創新收益率”和“創新效率”作為研究的邏輯起點,以國家創新體系中技術基礎設施建設、不同產業特殊的技術和經濟屬性對創新發展的要求、各種類型企業實現創新驅動發展的制度條件、創新驅動發展政策體系的構建為重點,研究解決中長期國家經濟發展過程中面臨的突出問題。概括起來有以下五個方面。
其一,構建國家、產業和企業創新驅動發展的統一分析框架,深化對經濟發展方式轉型的理論探索。西方發達國家早已走上了創新驅動發展的道路,因此其現階段面臨的問題與中國這樣的發展中大國有明顯差異。反映在理論構建上,西方學者的研究更多集中在創新驅動轉型完成后的一些微觀問題上,而對如何實現創新驅動轉型,尤其是大國經濟轉向創新驅動發展的動力、路徑、重點領域和支持體系等宏觀問題,缺乏深入的理論分析。基於系統的理論研究,構建起涵蓋國家、產業、企業創新驅動發展的統一分析框架,將會豐富創新理論等領域的研究內容,並將在推動中國經濟發展方式轉型的過程中,深化對發展經濟學、經濟增長理論中有關增長模式、增長源泉等問題的探索。
其二,分析工業化國家創新發展的歷史經驗和最新動態,把握創新驅動發展的總體趨勢與主要特征。盡管已經實現創新驅動發展的國家或地區之間存在諸多差異,但經濟發展方式從低成本要素投入驅動到創新驅動的轉型也有規律可循。在全球經濟一體化的背景下,如何吸取工業強國和一些新興工業化國家、地區在工業化中后期加速技術進步、實現技術趕超的重要經驗,是中國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向創新驅動的一項重要研究任務。
其三,研究制約經濟發展方式轉型的“瓶頸性”因素,明確實現創新驅動發展所需的宏觀環境條件。“十二五”期間,中國要順利實現發展方式轉向創新驅動,必須切實改變低成本要素驅動增長模式,增強創新驅動發展模式的活力。要從企業的現實需求出發,找出制約中國經濟發展方式轉向創新驅動的“瓶頸性”因素,明確實現創新驅動發展所需具備的重要環境條件。加強以上問題的研究,有助於正確認識和解決中央政府在創新驅動發展中的作用和邊界、地方政府角色轉換的重要性,以及技術市場建設、共性技術供給、基礎技術研發、技術擴展機構和項目的作用等問題,完善創新驅動發展的環境條件,以激勵創新性的資源向長期性、高風險的科技領域配置並提高這些資源的使用效率。
其四,厘清不同類型產業創新發展面臨的特殊障礙,指出各類產業創新發展的方向、路徑和重點。當前中國不同類型產業在發展階段、競爭環境和技術方式等方面存在顯著差異,在它們向創新發展轉型的過程中,既面臨一些共同問題,更有諸多具有顯著產業特性的障礙。因此,對創新驅動發展問題的研究必須深入到產業或行業層面,以“產品架構”和“技術范式”等理論為基礎,結合基於產業調查數據的計量分析和實地調研的案例研究,分析農業、模塊化產業、一體化架構產業、連續流程產業、科學基礎型產業、復雜產品行業、戰略性新興產業、高技術服務業等具有不同技術和經濟屬性的產業的創新發展模式的差異性,明確各類產業創新發展的方向、路徑和重點。
其五,探討不同類型企業轉向創新發展的潛力和條件,提出促進企業創新發展的制度設計。在中國許多產業中,中央企業、地方國有企業、民營企業、跨國公司等不同類型企業在創新發展方面所擁有的資源不同、目標迥異,如何協調這些企業創新發展的微觀目標,使其能與提升產業競爭力、建設國家創新體系的目標相一致,是制定創新發展支持政策時需要重點考慮的問題。因此,對創新驅動發展問題的研究必須深入到企業層面,以創新型企業理論為基礎,針對各類企業的目標指向和行為特征,提出與其創新發展相適應的制度和治理結構,把以企業為主體的創新戰略落到實處。
(作者單位:中國社會科學院工業經濟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