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理论>>理论书库>>《民生论》

第一章 中国古代的民生【6】

李小宁

2016年08月25日09:40    来源:人民网-理论频道

(五)荀子的民生思想

荀子,战国末期赵国人,是继孔子、孟子后儒家又一重要代表。荀子主张富国、富民,他认为只有考虑到广大人民的利益,才能维护封建统治。为此,他提出“节用裕民”和“开源节流”的民生主张。关于他的这一思想主要体现在《荀子·富国》篇内。

荀子认为,国家政治稳定的保障就在于裕民。民富则国家强盛,民贫则国家覆灭。“故王者富民,霸者富士,仅存之国富大夫,亡国富筐箧、实府库。筐箧已富,府库已实,而百姓贫,夫是之谓上溢而下漏,入不可以守,出不可以战,则倾覆灭亡可立而待也。”

“下贫则上贫,下富则上富。”因此,如何裕民也是荀子思考的问题。荀子提出,“强本节用,则天不能贫。……本荒而用侈,则天不能使之富。”“足国之道,节用裕民而善藏其余。节用以礼,裕民以政。彼裕民故多余,裕民则民富。”

除了“节用裕民”,荀子还提出了“开源节流”的主张。他说,“百姓时和,事业得叙者,货之源也;等赋府库者,货之流也。故明主必谨养其和,节其流,开其源,而时斟酌焉。”这就是荀子主张的“开源节流”的主张。

无论是“开源节流”还是“节用裕民”,荀子都强调了当政者应该遵循“俭”的原则。“恭俭者,屏五兵也。虽有戈矛之刺,不如恭俭之利也。”当政者保持生活的节俭,避免骄奢淫逸。减轻民众的生活压力,使民富裕,使过强盛,才是强国之道,也是民生之道。

荀子所处时代已是春秋战国的末期,社会转型已完成。荀子在继承孔孟儒家思想的基础上,把老子、墨子等各派的思想融进了他的学说中。他在强调严格的君主等级制度的前提下,所提出的民生思想对后世颇具影响。

上一页
(责编:赵晶、谢磊)
相关专题
· 理论书库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