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我们仔细看了这八个专题的每个概括性话语,发现在这八个专题当中,普遍来说是比较宏观的方向性论述。但是其中也有提得比较具体的,提出了两个方向:一个是科技体制改革,还有是集聚人才。这可能是两个比较细化的问题。为什么把“科技体制改革”拿出来专门强调呢?
[郭如才]:习近平总书记对深化科技体制改革非常重视。他说过这样一句话: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方方面面的工作,需要做的事情非常多。最紧迫的就是进一步解放思想,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打破一切束缚创新驱动发展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的障碍。他有一个形象的比喻,他说,改革就是一个点火器,我们只有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完善这个点火器,才能把我国创新驱动的这个新引擎全速发动起来。
[郭如才]:他为什么要这么强调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其实就是针对我国科技创新中遇到的一些最紧迫、最现实的一些问题。应该说,我们当前科技计划在总体布局、管理体制、运行机制以及总体的绩效方面还存在不少问题。其中最主要的问题就是科技创新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不力、不顺、不畅,就是我们经常说的科技和经济社会发展是“两张皮”,这是制约我国科技进一步发展的顽瘴痼疾,这么多年一直在解决但是也没有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习近平总书记还说,科技不仅仅是实验室里的研究。它必须同国家的发展和人民的要求以及社会的要求结合起来,才能真正实现它的创新价值。
[郭如才]:在两院院士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举了一个非常典型的例子:据专家研究,康熙皇帝就非常重视学习西学,当时请了西方的传教士给他讲授西学,时间有多长?据说他连续两年零五个月不间断地学习西学。学习的内容就包括天文学、地理学、动物学、解剖学、音乐,甚至包括哲学,学习的内容有非常多。当时有专家统计,西方传教士给他讲授的天文学的书籍就有一百多本,应该说这时间非常早,内容也非常丰富,当时社会上虽然还有一些人对西学感兴趣,但是他们总体上是把这个停留在一种坐而论道上面,就是我们聊聊天,一种谈资,没有真正的运用到社会实践中。
[郭如才]:当时还有一个事情:1708年清政府费了很大的力气,组织西方传教士绘制一个中国地图。十年多之后,科技水平空前的一个地图——《皇舆全览图》绘制成功了。应该说当时达到了世界最先进的水平。但是,就是这样一个重大的科技创新成果清朝政府把它当做一个秘件,收藏在皇宫内院,社会上根本看不见。反倒是当时参与这项工程的西方传教士把他们收集的材料带到西方去了整理之后发表,结果使西方人很长一段时间内对中国地理状况的了解比普遍中国人要多得多。
[郭如才]:习近平总书记举这两个例子,就是为了说明一个问题:科学技术不与生产力结合就难以真正发挥作用,如果学得再多只是当做猎奇、雅兴,或者是把它作为奇技淫巧的话,那也真正难以发挥它科技应有的作用。这个例子我们摘编中也收了,可能还有一页的篇幅,篇幅不短。我们的目的,是让广大读者更加直观的认识到这个问题的重要性。
[郭如才]:应该说当前我国科技向现实生产力转化还有很多问题,一个重要的症结就在于科技创新链条上关卡过多,科技和转化的通道不够顺畅。这就像接力赛一样,第一个人可能跑的很好,跑的很快,到了他的终点但是没有第二个人来接棒,或者说第二个接了棒之后不知道往哪里跑,这样肯定会影响最终的成绩。
[郭如才]:所以我们深化科技体制改革要干什么?就是要打通科技强到产业强,然后到经济强,最终到国家强,这个通道。使一切真正创新的源泉充分涌流出来,形成一个创新的协同效果。
[郭如才]:我们可以看出来,为什么强调科技体制改革?这在科技创新里,是这么重要的因素。那么,制约科技体制改革的体制机制的障碍还有哪些方面呢?
[郭如才]:主要是思想观念方面的障碍。再就是,我们经常说的一些部门利益,一些科研资金投入出去了之后,我们科研管理上可能有一些问题。然后就是资金使用效率不高的问题;还有一些资金可能重复投资和碎片化的问题;也有一些是,有的部门把科研资金当做部门的权威或者部门利益,然后对于我们综合利用这个资金的时候会形成一些障碍。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通过深化体制改革来解决。还有知识产权的问题,有的说费了很大力气弄出了科技成果,最后被别人侵权,这样的问题也要通过改革来进一步解决。
频道精选
相关专题 |
· 人民讲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