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区        注册

杨金海:邓小平新文明观的世界历史意义

中共中央编译局 杨金海

2014年12月02日15:44   来源:《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

原标题:杨金海:邓小平新文明观的世界历史意义

学习和研究邓小平理论从20世纪80年代就开始了。今天的情况与那个时候相比已经有了很大不同,中国和世界都发生了很大变化,所以,学习和研究邓小平理论也应当有新的视角。那时学习和研究的着眼点主要是国内的改革发展,今天的着眼点则应站得更高一些,即应当进一步从世界潮流发展的高度看邓小平理论的价值。当我们站在21世纪的历史坐标上,以更加广阔的世界眼光、战略思维、历史视野、未来意识,结合新世纪中国和世界发展的新特点,进一步研究邓小平理论的时候,会发现邓小平理论中的很多思想不仅对继续推进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仍然具有重要指导意义,而且对推进人类文明进步事业也具有深远意义。

一、邓小平新文明观的提出深化了我们对社会主义的认识

邓小平新文明观是邓小平提出的社会主义文明观,包括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个方面。这是邓小平在深刻总结社会主义发展乃至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经验基础上提出来的。由于这一文明观区别于前人的文明观,故称之为新文明观。邓小平新文明观虽然是在中国这块土地上,针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实践所遇到的问题提出来的,但对于世界历史的进程同样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它的提出深刻改变了人们对社会主义的认识。

大家知道,从1848年马克思和恩格斯发表《共产党宣言》算起,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历史已经有160多年;从1917年列宁领导的俄国十月革命胜利从而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诞生算起,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也已经将近100年。波澜壮阔的世界社会主义运动深刻影响着并推进着世界历史进程。研究现代人类文明进程不能不研究这一重大历史现象。在这一历史进程中,社会主义国家曾经有过高歌猛进阶段,也有过严重挫折时期。中国作为当今世界上为数不多的社会主义国家,也曾经有过重大失误,但通过改革创新,突出重围,取得了举世瞩目的现代化建设成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能够成功?原因固然很多,但对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反思较早,路子对头,特别是一开始就从哲学的高度来反思,即从人类文明发展潮流的高度来思考,提出“两个文明”的发展观,是重要原因之一。这首先要归功于邓小平。

众所周知,邓小平在“文化大革命”后复出,主动要求抓科技教育。为什么?就是因为他看到了我国的生产力水平特别是科学技术水平与世界发达国家的差距太大。特别是1978年到1979年期间,他两次率团出国访问,先后考察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日本、美国等,深切感受到当今世界发达国家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对社会经济发展所发挥的巨大推动作用;深切感受到“文化大革命”10年使得我国与世界经济发展的差距拉大了。他多次强调指出,要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让国家尽快富强起来,让人民尽快摆脱贫困,就必须大力发展生产力特别是发展现代科学技术。他说:“正确的政治领导的成果,归根结底要表现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上,人民物质文化生活的改善上。如果在一个很长的历史时期内,社会主义国家生产力发展的速度比资本主义国家慢,还谈什么优越性?”[1](p1.128)因此,“发展才是硬道理”。[2](p.377)一句话,中国要尽快赶上世界文明发展的潮流,而不被“开除球籍”,首先必须大力加强物质文明建设。

今天看来,讲加强物质文明建设已经成为常识,但在“文化大革命”刚结束不久讲这些话则是需要极大政治勇气的。本来,马克思和恩格斯所设想的社会主义是对资本主义的超越,首先是在生产力发展方面超越资本主义。所以大力加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本来是不成问题的,但“文化大革命”时期却成了问题。那时,“左”的错误路线占据统治地位,谁讲发展生产力,就会被扣上“唯生产力论”的帽子:甚至提出“宁要社会主义的草,不要资本主义的苗”这样荒唐的口号。结果只能是社会主义越搞越贫穷,完全背离了人类文明发展的方向和人民群众的愿望。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万鹏、谢磊)
相关专题
· 杨金海专栏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点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