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理论

宁吉喆: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2014年04月02日07:16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全面总结过去一年的政府工作,明确部署2014年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任务,积极回应人民群众对热点难点问题的关切。《报告》主题鲜明、思路清晰、举措有力、催人奋进,具有很强的思想性、针对性和操作性,是做好今年政府工作的行动纲领,需要准确把握、深刻领会。

来之不易的“稳中向好”

2013年是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的第一年,也是本届政府依法履职的开局之年,改革发展稳定的任务艰巨而繁重。国际上,世界经济复苏艰难,发达国家经济略有好转,新兴市场国家经济又面临新的问题。在国内,出口增速大幅下滑,煤电运等实体经济指标忽上忽下,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增多,财政金融运行波动较大,经济下行压力凸显,宏观调控面临艰难抉择。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形势,全国各族人民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下,从容应对挑战,奋力攻坚克难,圆满完成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令人瞩目的重大成就。

在全球经济增长乏力的背景下,我国经济继续成为世界经济的一大亮点。一是经济运行稳中向好。国内生产总值比上年增长7.7%;居民消费价格涨幅为2.6%;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1%,城镇新增就业1310万人,创历史新高;货物进出口总额突破4万亿美元,增长7.6%,跃居全球首位。相比世界经济2.4%、发达国家1.3%、发展中国家4.7%的增长速度,我国经济保持了较快增长;相比新兴经济体平均6%以上的通胀指数,我国物价指数控制在较低水平。这“一高一低”的搭配,表现十分抢眼。二是居民收入和经济效益持续提高。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7%,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实际增长9.3%,农民收入增长连续4年快于城镇,农村贫困人口减少1650万人,城乡收入差距继续缩小。综合来看,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实际增长8.1%,略快于经济增长,实现了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发展同步。同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增长12.2%,财政收入增长10.1%,这从微观和宏观两方面反映了经济效益提升。三是经济结构调整取得积极成效:粮食产量实现“十连增”;服务业增加值首次超过第二产业;中西部地区生产总值所占比重继续提高,区域发展协调性增强。四是科技、教育、文化等社会事业呈现蓬勃发展好势头。

正如《报告》所说,过去一年,困难比预料的多,结果比预想的好,经济社会发展既有量的扩大,更有质的提升。这些令人鼓舞的成就,向人民交出了一份出色的成绩单。过去一年之所以取得令世人瞩目的成绩,关键在于我们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正确处理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三者关系,坚持宏观政策要稳、微观政策要活、社会政策要托底的有机统一,探索创新宏观调控思路和方式,实施一系列既利当前、更惠长远的政策举措,做到稳中有为、稳中提质、稳中有进,确保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开门红”。

相关新闻:


唐任伍:总理工作报告与答记者问充满厚重“民生情怀”

专家学者解读:2014政府工作报告改革热词

数据观两会:政府工作报告摘编(数字版)

一张图看明白政府工作报告

两会瞭望:政府工作报告赢得50余次掌声 为何响起?

改革全面发力——专家解读政府工作报告

 

下一页
(责编:常雪梅、谢磊)
相关专题
· 人民日报理论版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微平台”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