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师范大学政府管理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唐任伍(资料图)
2014年“两会”已胜利落下帷幕,政府工作报告以高票获得批准,老百姓普遍对李克强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高度认同。与往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不同,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民生情怀”深厚。
民生即民心,李克强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处处体现出民生优先、民生关怀。就业是民生之本,李克强总理在答记者问中说到,“我不否认今年可能会有更复杂的因素,我们之所以把经济增长率定在7.5%左右,考虑的还是保就业、惠民生,增加城乡居民收入。我们更注重的是数字背后的民生、增长背后的就业。”住房是最基本的民生,李克强总理明确表示,政府要用更多的精力、更大的力度来解决好群众的基本住房需求问题,在这方面,他认为干一寸胜过说一尺,让人民群众住有所居,这应该是政府奋斗的目标。我们需要根据不同人群的需求,不同城市的情况,分类施策、分城施策。对还居住着上亿人的城镇集中连片棚户区要继续加大改造力度,至少要再改造470万套以上;要推进公租房等保障房建设,并且实行公平分配,让新就业的年轻人和长期进城务工的人员缓解住房困难;对于合理的自住需求,也要有相应的政策支持,包括增加普通商品房供应。对于治理雾霾,李克强认为这是重大的民生问题,要向雾霾等污染宣战,要向我们自身粗放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宣战。
李克强总理的报告之所以充满民生情怀,与他的经历是分不开的。他在讲“改革”这一问题是就说到,“回想起30多年前,我在农村作村干部,那时候起早贪黑,恨不得把每个劳动力当天干什么都给定下来,结果呢?到头来就是吃不饱肚子。后来搞承包制,放开搞活,农民自己决定干什么、怎么种,几年时间温饱问题就解决了。”很显然,“改革”是为了什么?答案只有一个,就是“民生”。20国集团的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发布了一个公报,提出在原有政策可达到的水平上把GDP在5年内再提高2个百分点,以增加就业。G20这些主要经济体也第一次把增长和就业这个最重要的民生联系在一起。
李克强总理表示,没有增长也就没有就业,没有就业就没有收入,也难以增加社会财富。他曾在基层访问过一些“零就业”家庭,一个家庭没有一个人就业,真是毫无生气,没有希望。现在我们全国每年要新增城镇劳动力就业1000万人以上,还要给六七百万新增的农村劳动力进城务工留有一定的空间,所以要有合理的GDP增速。所以2014年的经济增长预期目标确定在7.5%左右,这是有根据的,根据就是民生,就是就业,容忍度的下限就是GDP必须保证比较充分的就业,使居民收入有增长。我们不片面追求GDP,但是我们还是需要贴近老百姓的GDP,提高质量效益、节能环保的GDP。
如何才能保障民生目标实现呢?就是要通过改革释放“改革红利”。李克强说到,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全面深化改革,也就是要把改革贯穿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各个环节。2013年以来国务院开了40次常务会议,其中有30次是研究改革相关的议题,即使是其他议题我们也是在用改革的精神研究和推进的。其基本取向那就是让市场发力、激活社会的创造力,政府尽应尽的责任,让人民受惠。
全面深化改革,但是也要抓牵牛鼻子的改革,在重点领域要有所突破。2014年仍然要继续推进简政放权,让市场发力,有效规范地发挥作用;还要把财税金融改革作为重头戏,包括给小微企业减免税费方面有新的举措,给市场助力;以结构改革推进结构调整,深化国企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放宽市场准入,尤其是在服务业领域,像医疗、养老、金融等,让市场增强竞争力。改革的关键在于推进落实。改革会触动利益、会动“奶酪”,你放权,有些人的权就少了。放宽市场准入,增强市场竞争力,现有的一些企业就会感到压力。但是为了释放改革红利,尤其是让广大人民受惠,我们义无反顾。
相关专题 |
· 唐任伍专栏 |